“融爱新时代,绽放新精彩”第四届校园艺术节举行
当艺术遇见慈善,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5月18日,对东莞市康复实验学校500多名师生而言,是个喜庆的日子,暌违了两年之久的“融爱新时代,绽放新精彩”第四届校园艺术节终于如期上演,才艺展示、非遗展览、慈善捐赠……这场与爱同行的活动,为师生提供一个欣赏、体验和创造美的广阔舞台,“艺术+慈善”正点亮东莞特殊学子的精彩人生。
“我们是天上的星星,在天空相遇又分离,用温暖微弱的光,照亮了彼此的心……”在慈善汇演现场,孤独症学生康康(化名)与杨老师合唱了一曲婉转动听的《星星》,表演虽称不上惊艳,然而相比7年前刚入校时的拘谨,对敢于站在舞台表现自我的康康来说,这已经是质的飞跃。
在醒狮、非洲鼓、口风琴、架子鼓等器乐的加持下,80多名学生“你方唱罢我登场”,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汗水,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表达他们追逐艺术梦想、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景。
除了本校的学生,还有来自莞城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少年中国说》等歌舞节目,这也是该校第二次邀请普校学生联袂演出,旨在通过才艺交流的方式,让特殊学生和普校学生在包容互助的氛围中增进了解与友谊,消除彼此间的隔阂,从而推动残健共融。
“我们坚信特殊学生也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市康复实验学校校长尹润枝表示,近年来,学校通过开设陶艺、书法、器乐、舞蹈等趣味盎然的“第二课堂”,创新开设田径、篮球、乒乓球等特奥训练项目,组建了全省特校首支硬地滚球队,用艺术和体育浸润学生身心,助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在艺术节的另一个会场,100多件莞草编织、陶艺以及绘画作品引人驻足观展。“没想到,如此精美的手工作品竟出自脑瘫学生之手!”一位受邀参加活动的爱心人士感慨道,此前他对特殊学生知之甚少。
据了解,乘着全省首批“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的东风,市康复实验学校在全省特校中率先引入了莞草、醒狮等非遗项目,结合特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设了多门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该校莞草编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基本掌握了挑草、湿草、编织等技艺,手眼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校醒狮队也迈向更大的舞台,在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嘉年华、市残联助残日等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阳光雨露雪中炭,真爱慈善暖人间。艺术节不仅是市康复实验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在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学校还特别策划了“困难单亲家庭帮扶项目”慈善捐赠环节。
据了解,该校现有学生中有43户单亲家庭、200多户困难家庭,由于家长往往倾尽积蓄用于孩子的治疗和康复,他们承受着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这些家庭的父母是伟大的、同时也是脆弱的,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在活动现场,在市残联及学校的号召下,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共为项目筹得善款十余万元。接下来,这些善款将通过“家长喘息计划”“生活援助”“工作坊”等一系列项目,为困难学生家长和孩子在生活保障、医疗康复、文化教育以及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援助,助力特殊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帮助特殊学生困难家庭渡过难关,做生活的强者。
“让我们携起手来,谱写东莞残疾人生活的美好篇章。”市残联副理事长王锦绣表示,希望更多爱心组织和个人能够参与进来,关心关爱这些特殊群体,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共促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