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东莞城市学院法学院叶颖同学经50天生死抢救后,由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这场牵动全校的紧急救援行动终迎曙光。校方证实,该生已脱离生命危险进入康复阶段,其家庭向校方赠送"情系学子伸援手爱满校园德厚存"锦旗致谢。
回溯2024年12月27日,叶颖骑自行车返家途中突发意外,导致颅内出血合并脑干损伤,伴多发性骨折及深度昏迷。医疗专家指出,此类复合伤存活率不足30%,救治费用预估超百万元。面对困境家庭难以承受之重,东莞城市学院党委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副校长康贤刚连夜召开联席会议,确立"医疗优先、费用兜底"原则,24小时内完成全校募捐总动员。
据校方披露,此次救援构建三级响应体系:校级层面成立专项工作组,协调医疗资源并划拨专项慰问金;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姜虹牵头组建党员先锋队,通过"水滴筹+校友会"双平台实现48小时筹款破百万元;教学系统启动学业保障预案,确保治疗期间学籍、课程无忧。值得关注的是,该校独创的"金钥匙工程"在此次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依托商学院建立的困难学生数据库,实现救助资源精准投放。农历春节前夕,由校领导带队的慰问团赴院探视时,主治医师透露:"患者能挺过脑水肿高危期堪称医学奇迹,这与校方及时的资金支持和心理干预密不可分。"数据显示,该校近年构建的特殊群体帮扶体系已覆盖残障、退役军人、心理障碍等7类学生群体,年均投入帮扶资金超300万元。
莞讯网观点:这场生命保卫战不仅展现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的成熟度,更折射出民办教育机构的社会担当。当教育机构将"以生为本"从口号转化为行动指南,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超校园围墙,这正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生动注脚。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