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东莞健康产业发展

医疗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09-14 09:27:25
  探讨东莞健康产业发展
 
  9月11日,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宣布,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国家体育总局、松山湖管委会以及万科集团四方将携手在松山湖,共建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聚焦攻关运动健康产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构建运动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完善壮大运动健康生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达到16万亿。经受2020年疫情的冲击后,市场对健康产业有了更高的需求和期待,同时该产业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健康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东莞如何发展健康产业?本期“三人行”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震、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姚华松共同探讨东莞健康产业发展。
 
  本期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王震;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 林江;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姚华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王震:
 
  东莞健康产业的发展,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二是科技研发的基础,松山湖聚焦了大量创新要素,东莞健康产业有良好的培植土壤。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 林江:
 
  过去东莞产业链更多是围绕加工制造业展开,发展大健康产业会倒逼东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助推加工制造业的产业链升级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姚华松:
 
  建议东莞将发展健康产业明确写入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及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尽快制定东莞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小健康”走向“大健康”
 
  记者:健康产业不断发展,行业结构从单一的医疗服务和医疗用品向多元化发展。随着市场变化以及经受疫情考验,该产业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后疫情时代,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将迎来哪些机遇?
 
  姚华松:健康产业正在从“小健康”走向“大健康”,产业涵盖的内容从基于疾病治疗与预防的产业体系走向涵盖健康状况监测、评估、保持与维系的产业系统,主要覆盖的客户群体从处于非健康状态或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走向全体国民,并且对智慧与科技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将集中在健康状态的监测与评估技术研发,大数据在健康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人机互动、感应度与敏感度、实时数据跟踪与反馈等智能技术的开发,个性化与定制化的健康需求与服务研究,时尚运动产业的研究与推广等方面。健康产业涉及方方面面,发展健康产业可以带来许多横向、侧向等多元产业的发展,未来城市相关体育与健康空间的布局将完善与优化,为城市产业的整体布局与优化增加新的产业空间与新的增长点。
 
  王震:发展健康产业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大趋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健康服务业就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从另一角度看,今年的疫情也推动了健康产业的发展,将健康产业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接下来,各地势必将健康产业作为重点进行发展,健康产业的结构将不断完善,提供的服务将更加优质,市场的格局将不断优化。
 
  林江: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人们保护自身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康防护产品逐渐成为居家必备物品,健康消费支出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健康产业发展迎来机遇。
 
  目前,不少实体的医疗机构开始发力线上服务,建立自身互联网医疗平台,发挥线上线下互补优势,达到实时数据跟踪目的,实现个性化营销。同时,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调配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逐步形成庞大的医疗资源供给平台,通过大数据等新技术,重塑大健康的市场格局。可预见的是,未来基层医疗机构只负责数据采集,互联网平台将发挥更大作用,数据整合到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可以为病患进行初步诊疗,医生再复核诊疗结果。这样,医疗单位和服务提供商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准确度,让健康产品和医疗服务惠及大众。
 
  打造大健康产业链,增加经济新动能
 
  记者:华为为何看中东莞,东莞发展健康产业有哪些潜力和优势?发展健康产业将对东莞经济链条带来哪些变化?东莞又该如何抓住这次机遇,支持健康产业发展?
 
  姚华松:东莞相比深圳、广州,供地成本相对较低,为健康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东莞尤其是松山湖的生态环境很好,为运动健康科学研究与开发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创新氛围浓厚,科技转化率较高,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东莞全民运动氛围良好,民间体育发展迅猛,篮球、羽毛球、龙舟、举重等项目全国知名。东莞健康与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也较好,目前已经涌现了不少体育与健康行业的骨干与龙头企业。
 
  以华为健康实验室为契机,发展健康产业有助于改变一直以来东莞给人的印象——“世界工厂”。东莞可以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智慧与智能制造业、高端生活型产业、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发力,从而丰富和优化目前的产业结构与门类。同时,东莞发展健康产业,可以前向、后向和侧向带动健康状况监测与评估等器械的生产、健康咨询与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东莞经济发展增加新动能。为此,我建议东莞将发展健康产业明确写入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及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尽快制定东莞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入更多跨国和国内一流的体育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入驻东莞。此外,引导东莞已有的健康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东莞健康产业的品牌化建设。也要积极承办国际国内各类运动与健康项目,举办高规格的产业发展论坛和国际学术会议。
 
  王震:东莞健康产业的发展,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东莞拥有一大批熟练工人,较高素质的制造业工人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二是科技研发的基础,松山湖聚焦了大量高端创新要素,包括高端技术人才和高科技企业,东莞健康产业有良好的培植土壤。东莞以制造为主,目前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动力的重构和发展模式的变化,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健康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符合产业发展大势。并且,东莞处于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地带,毗邻深圳广州,面向港澳台,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林江: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选址东莞,首先是因为东莞是制造业中心,产业链和供应链相对完整,更容易集聚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等企业前来投资。其次,东莞地处广州和深圳之间,可以充分借助两个城市的医疗人才、健康技术等资源,通过为两个中心城市提供医疗产业的配套服务来获取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再者,东莞的民间资金丰富,有不少从事大健康产业的企业在东莞运作,加之东莞关注个人健康的中等收入以上的群体庞大,也为华为投资东莞健康产业增强信心。此外,近年来松山湖在大数据、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等领域发展迅速,智慧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这为项目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健康产业发展既涉及先进制造业,例如医疗器械和保健品的研发、生产等领域,也涉及健康大数据开发和使用等现代服务业,从东莞制造到东莞服务,或将成为未来东莞经济的主旋律。过去东莞产业链更多是围绕加工制造业展开,发展大健康产业会倒逼东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助推加工制造业的产业链升级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
 
  东莞发展健康产业需要从长计议,明确优先次序。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东莞还需要引进一批从事运动健康产品开发的人才,为健康产品和服务开发提供配套设施。同时,还需要围绕大健康产业链,进行制度创新的配套改革,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吸引更多先进医疗健康资源汇入,从而推动东莞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延伸健康产业链条,走精品路线
 
  记者:当前,我国健康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并且各地方发展良莠不齐,缺乏区域特色,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针对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姚华松:在建设“健康中国”和老龄化社会到来等背景下,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健康产业成为很多城市竞相发展的重点产业。东莞未来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处理好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的关系。除了器械的生产制造,更应该下大气力搞好健康产业的研发工作,形成一批原始创新成果,掌握健康产业的核心与关键技术,才能占领国内甚至全球健康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处理好大而全和少而精的关系。健康产业链条很长,涉及面很广,为此我建议结合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研究好市场细分工作,聚焦健康产业链条中最核心和最关键的几个环节,走少而精的精品路线。
 
  处理好自主研发与联合开发的关系。与国外健康行业相比,我国健康产业在品牌化、市场化、精细化、时尚化等方面都处于起步与初级阶段,所以,我们一方面需要关注国内市场需求及变化,聚集强大的科研团队与力量,搞好自主研究与开发,保护好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虚心向国际健康产业巨头和科技企业学习,开展深度的合作与开发。
 
  王震:现在很多地方将健康产业、健康服务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发展,东莞应该立足本土优势,找到比较优势,抓准重点。围绕比较优势,延伸产业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发挥集群的规模优势。另外,需着重投入相关技术的研发,例如生物技术、医药的研发,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健康产品的信息互通,为受众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林江:目前健康产业分布比较分散、规模也有限,这需要政府发挥协同、引导的作用,引导相关的企业和产业形成协同效应。
 
  一方面可以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由于大健康的环节和链条众多,包括东莞在内的城市可以选择若干家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鼓励大健康领域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开展收购、兼并等活动,尽快做大做强,同时通过龙头企业延伸健康产业链,提升大健康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可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作为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实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载体。(记者 向连 张帅)(来源:东莞时间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