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靖成为东莞市第4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医疗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2-26 10:30:20

  梁靖成为东莞市第4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平躺在病床上,血液顺着梁靖左臂的针管流出,经过机器分离再从右手的针管中回流至梁靖的体内。而这一过程中,机器将血液中的200余毫升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
 
  经过4天的准备,25日上午,梁靖在广州一医院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捐献。至此,梁靖成为东莞市第46例、广东省第680例、全国第804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梁靖是东莞市水霖实验学校一名英语老师,去年10月,邮箱里一封来自中华骨髓库的邮件称,他的白细胞抗原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型成功。“非常惊讶,那应该是我2015年还在读大学时留下的血样,同时也感到很幸运,因为这个几率真的很小很小。”
 
  这位刚刚在东莞入职不久的老师认为,作为老师亲身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的火种”救人一命,比向学生讲任何道理都更能诠释什么叫做乐于助人。
 
  时隔三年,由于电话号码已经更换,梁靖主动联系上对方,周末就进行了第一次体检。“当时我想如果匹配上了我就捐献,这是一件好事,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说起捐献的契机还有些巧合。走进献血车,为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直是中学时期的梁靖内心“很想做的事”,但碍于年龄限制未能完成,成为了那时他心中小小的遗憾。直到上大学后,年满18岁的他才完成了这一个心愿。
 
 
  两次成功的献血过后,2015年,梁靖第三次走进献血车却听到了与以往不同的声音。这回,血站的工作人员对他说:“同志你有点胖,献不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第三次不行,可能不太节制,又长胖了。”梁靖说着笑了起来。不幸也是幸运,因为“血脂偏高”被拒绝第三次献血也促成了他开始关注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梁靖说,最初也不了解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浏览了网上的一些科普信息,才知道这是为挽救那些身患白血病、血液病的同胞。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幼时的一位邻居,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因为身患白血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身亡,一个家庭因此陷入阴霾。恰逢学校号召,梁靖和几个同寝室的同学结伴而行,一起留下了8毫升的造血干细胞血样,“希望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分力去帮助别人。”
 
  第一次体检时,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以前捐献过的前辈也是梁靖口中的“大哥”,也来到医院帮忙。这位“大哥”在2015年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但当时家里人并不同意,于是自己偷偷捐献,他说直到现在身体并没有出现什么不良反应。
 
  虽然已经从网络和各种宣传渠道获取了相关信息,但从没有经历过干细胞捐献的梁靖仍然心存疑惑,其中最关心的还是捐献的过程。考虑到如果要做手术的话,可能会耽误很长的时间,需要向单位请假,这是最困扰梁靖的地方。
 
  “我就问捐献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是开刀做手术那样吗?大哥说不是,就像献血一样,插上管,通过机器进行采集,过程很轻松。”前辈的现身说法,让梁靖彻底打消了顾虑。
 
  这之后,梁靖的许多朋友和同事都知道了这件事。其间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出于关心,一位朋友就曾极力相劝,告诉梁靖“不要去,觉得这个事情危险很大”,费了很大气力才扭转了朋友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误解。
 
  “实际上捐献没有太多副作用,相当于自己身体里的新陈代谢。”但经过这一件事,担心家人会不同意,梁靖决定“先斩后奏”,等捐献完成后再向家人汇报。虽然并不知道这份造血干细胞将会帮助到一个什么样的患者,但梁靖认为,万分之一的配型成功率很不容易,他要把这一份点燃希望的“生命火种”传递下去。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并不复杂,机器将血液中的200余毫升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整个过程总共花费约3个半小时。
 
  据医院血液科医生欧阳玲介绍,造血干细胞是可再生的,28天人体全部血液会更新一遍,捐献一两百毫升的造血干细胞后,约一周就可以恢复至原来水平,基本对身体没有损害。
 
  “在上世纪90年代造血干细胞捐献都通过骨髓移植来实现,而随着现代医学发展,现在为了减少供者的痛苦和采集的风险,除非同胞之间或一些特殊病种需要,几乎都是采集外周血进行捐献。”欧阳玲说。
 
  “真的没有感觉,就是躺着有些无聊!”面对将在后天进行采集的两位捐献者,这位有些微胖的热心小伙,一边进行着造血干细胞采集,一边笑着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在捐献过程中,志愿者为梁老师带来了一封患者亲笔书写的感谢信。看罢,梁靖对一旁的志愿者说:“希望您能帮我带句话,就说我由衷地祝愿他早日康复。”梁靖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个事每个人都能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我比别人幸运,能够成功跟患者配上型。”
 
  梁靖认为,言传不如身教,学生现在还小,许多概念比较模糊,不能完全理解一些事。但是老师亲身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样一件事情,救了别人的性命,比在书本上课堂上口头上讲道理,更能诠释什么叫做乐于助人。
 
  “这个肯定是一个很骄傲的事情。”同时,他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捐献行动,帮助这些困难家庭。(来源:南方日报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