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打破医疗机构间信息壁垒 有效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医疗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1-11 10:34:43
  东莞打破医疗机构间信息壁垒 有效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冬季气温寒冷,东莞各大医院儿科的工作也随之进入了高峰期,诊室门口排起了长龙。
 
  排队2小时,看病5分钟。对于儿科等科室长期满负荷运转,卫生主管部门认为,其核心是分级诊疗的问题。在2018年,东莞通过建设分级诊疗信息平台试点,实现数据的共享互通,改造转诊流程,保障社保报销、社保转诊服务机制,进一步打破了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有效地推动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今年,通过将试点经验推广,诊疗过程将实现“人到信息到”,所有诊断信息可以实现社区—医院、医院—社区之前的无缝对接,这也被认为才是“真正的”分级诊疗。
 
  大医院看病难,排队几个小时都不一定能轮到,而小医院门可罗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分级诊疗作为一剂“良药”被国内各级卫生部门普遍使用。东莞也不例外,2016年12月30日,《东莞市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下发,成为未来数年东莞分级诊疗推进的纲领性文件。
 
  据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负责人介绍,东莞的分级诊疗是通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作为实施路径的。经过多年努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由2009年的943.2万人次逐步递增至2017年的1871万人次。大多数参保人逐渐接受并形成了门诊就医先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习惯,科学的分级诊疗减少了三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
 
  数据显示,社区首诊制通过与医保政策结合,有效控制了病人医疗费用支出,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次均医疗费用由2008年的37.3元逐步增长至2018年1—11月合计的79.7元,远低于全市、全国医院平均水平。2018年1—11月,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人数达1794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门诊总量27.96%;社区门诊次均费用仅为全市医院门诊次均费用221.7元的35.9%。
 
  据统计,东莞实行社区首诊制每年为居民节省医疗费用超过10亿元,降低了群众的就医负担。在社区首诊制和居民约步行15分钟即可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引导下,居民更加方便和及时到社区就诊,健康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至2018年,全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分别达到79.68%和80.49%。
 
  虽然众多居民首选在基层就诊,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病人到大医院扎堆的情况依然严重。尤其是“二孩”政策实施后,部分医院儿科人满为患的现象更加凸显。
 
  “每天因为肺炎入院的小患者很多,因为床位实在紧张,必须是严重肺炎的小患者才能入院。”在东莞市儿童医院,门急诊的患儿将候诊区挤得满满当当。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国军告诉记者,这几天高峰时期儿科日均门诊量已经上升到2500例左右,医院每天上午都安排13个儿科医生出门诊,13个儿科诊室也全部开诊了。
 
 
  “儿科夜班急诊长期超负荷,但经过统计,我们接诊的八成以上都不是急诊病人,多数只是发烧或家长白天没空。”上个月底,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举行了第三年的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在会上,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陈志凤就直言,病人扎堆和人手紧张,让不少医护人员产生了对岗位的厌倦,学历提升也难以兼顾。
 
  对此,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给予了正面回应。他认为,“二孩”放开后,儿科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目前导致大医院出现这种情况的核心还是没有分级诊疗,“普通的感冒、腹泻一定要到人民医院,这绝大多数是一种心理作用。如果能扭转就医观念,推动部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病人会跟着医生一起回到社区。”
 
  他透露,在2018年卫生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重点攻关,接下来,“真正的分级诊疗将在东莞全面铺开。”
 
  何为“真正”的分级诊疗?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全市的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已经选取了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石龙镇、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单位,在区域内探索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和实践。
 
  平台的具体内容包括医疗卫生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网上预约、双向转诊、检验检查结果共享、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查询,目的是为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进一步形成分工合理的分级诊疗服务格局,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
 
  以松山湖片区为例,“双向转诊”的渠道通过医联体的信息平台变得更为畅通。市三院与松山湖社卫中心进行合作,直通车每天6趟往返于石龙与松山湖之间,给松山湖患者带来便捷服务。
 
  怀孕28周的沈女士到了孕检时间,她提前在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了直通车及第三人民医院的就诊时间,当天她准时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待免费直通车发车。到达第三人民医院后,她前往门诊一楼客户服务中心“医联体转诊窗口”,在专人带领下享受优先安排门诊、检查或住院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信息系统将病人的信息进行传输,直接达到‘人到信息到’,所有的诊断信息都可以实现由社区—医院、医院—社区之间的无缝对接。”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病人需要携带纸质单据,携带病历到达转诊的医院后再重新看一遍医生。而通过信息系统,社区医生可以帮患者进行转诊预约,同时将患者的相关诊断信息通过平台推送到上级医疗机构。
 
  信息壁垒打通后,如何进一步形成分工合理、服务规范、资源共享、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服务格局,让基层“接得住”、上级医院“愿意放”?记者在市儿童医院采访时了解到,儿科诊疗费本来就低,一些家长认为几十元的差别并不大,索性就不去社区转诊,抱着孩子直奔大医院了。
 
  对此,卫生部门有关负责人坦承,目前,医保患者在各级医院报销比例虽然有一定差距,但档次间隔仍有一定的空间。“头重脚轻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该负责人表示,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继续向上流转,部分三级医院不堪重负,长期出现床位紧张的现状。此外,基层低价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物的采购配送率偏低、时间长,药品种类与上级医院衔接困难,使临床医生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受到限制,这也令患者更愿意到上级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今后,东莞将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作为分级诊疗的核心内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要建立各级医疗机构基本药品供应衔接机制,落实基层慢病长处方,提升基层能力。一定比例的专家号源将下沉到社区,以此来推动市民从社区首诊。
 
  而通过明确医联体内部各自分工,建立和完善社保“总额付费、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等配套机制以及落实病种分值付费、医师多点执业等政策,东莞将促进让医生和病人都能畅通流转,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上级医院“愿意放”。
 
  “今年我们将集中精力开发区域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卫生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社区产生的数据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医院产生的数据是电子病历,假如两者不互通共享,是没办法真正实现分级诊疗和便民利民的。此前,电子健康档案已经开始统一建设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立将保障转诊病人诊治方案的延续性及促进转诊的顺利交接。(记者 欧雅琴)(来源:南方日报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