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一场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路径的智库交锋在东莞市委党校上演。来自中央党校、广东省社科联等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通过《何以东莞》新书发布暨"世界工厂的现代化之路"研讨会,解码这座"双万之城"从"三来一补"到智造名城的转型升级密码。
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许德友犀利指出:东莞以"订单、资金、人才、土地"四维驱动构建产业生态,完成从农业县到世界工厂的惊人蜕变。当AI与机器人技术渗透超60%规上企业,每平方公里创造2.7亿元工业产值的"东莞智造"正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数据显示,该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万亿,装备制造集群达5000亿量级,180万市场主体构筑起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
广东省社科院邓智平研究员揭示东莞两次转型的深层逻辑:首次依托低成本优势实现工业化原始积累,二次转型通过应用创新建立节点型竞争优势。当前东莞人均GDP突破10万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25%,已具备开启第三次转型条件——从节点优势向全面竞争优势跃升。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使命,广东省委党校陈晓运教授提出五维突破路径:构建全球供应链枢纽、深化两岸创新合作、打造战略科技策源地、创新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全域共同富裕。其建议直指东莞"市辖镇"特殊行政架构与千亿级村组集体经济的改革潜力。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思想碰撞暴露出东莞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层挑战。当深圳以数字经济重塑城市形象时,东莞如何突破"世界工厂"路径依赖?如何平衡180万外来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的发展权益?如何在AI革命中防范产业链重构风险?这些尖锐问题被抛向研讨现场。
从虎门销烟的历史拐点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东莞正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系。这座以制造业立命的城市,能否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再次勇立潮头,既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湾区实践,更检验着新发展格局下城市转型的智慧与勇气。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