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9时30分,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庄重的国歌声中启幕。这场为期两天的政治盛会,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等重大事项,并票决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近400名代表带着"智造名城"的使命担当,以电子化履职新范式开启参政议政新征程。在首日议程中,吕成蹊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为东莞新一年发展擘画蓝图。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创新采用无纸化办公系统,代表通过电子终端审阅《计划报告阅读指南》等专业资料,数字化治理能力跃升可见一斑。选举办法与民生实事票决机制的表决,更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活力。
电商联合会会长王伟代表在会前调研中捕捉到AI赋能产业的新机遇:"跨境电商需要DeepSeek这类大模型重构选品链路,建议政企共建智能决策中枢。"其提案直指数字经济痛点,展现产业代表的前瞻视野。而李婷代表则剑指特殊教育短板,提出"将智障康复补贴延至17岁"的民生方案,用数据揭开了873万人口城市的人文温度。
在分组审议环节,代表们围绕省委"1310"部署展开头脑风暴。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到"百千万工程"落地路径,从新质生产力培育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犀利的质询与务实的建议在会场交织。正如某装备制造领域代表所言:"我们要用智能工厂的硬实力,扛起经济大市的硬担当。"
莞讯网观点:这场带着电子文档油墨香的政治盛会,既延续了东莞人"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基因,又注入了AI时代的创新密码。当代表们用数据提案代替纸质建议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履职方式的革新,更是这座制造业重镇向数智化治理跃迁的坚定步伐。如何在制度创新与民生温度间找到最大公约数,将是检验这场会议成色的关键标尺。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