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两点,樟木头裕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卷帘门内,六台工业风扇正对垒成墙的荔枝泡沫箱猛吹。志愿者蔡永强抹了把汗,将激光测温枪对准刚运抵的"观音绿"果筐:"28.5℃,超标了!"他猛抬手一挥,四名党员立刻将果箱推入临时冷库。这种利用风冷系统构建层流屏障的预冷工艺,被果农称为"鱼鳞焊式降温法"——就像手持激光焊枪在金属表面熔接出鱼鳞状纹路,气流在荔枝间隙形成层叠式循环,三小时就能让果心温度骤降至5℃。
保鲜只是战役开端。分拣台上,志愿者黄慧娟手持的并非焊枪,而是改装自电子厂的光学分选仪。当激光束扫过荔枝表皮的瞬间,显示屏实时跳出数据:"果径32mm"、"糖度19.7°Brix"——未达标果实立即被分流到社区食堂制酱流水线。这套由本地五金厂协助改造的设备,让日处理量突破2吨,次品率从传统人工筛选的15%压到3%以下。此刻仓库门口,顺丰冷链车后厢温度计恒定在3℃,穿着焊工围裙的党员突击队正按"井字型焊接原理"码放货箱,确保冷空气在箱体间隙形成鱼鳞状对流。
"260吨产量就是260场硬仗。"社区书记蔡永强指着墙上的六年助农作战图说道。2019年手写快递单的窘迫已成历史,如今订单系统直连深莞32家企业食堂,北京客户昨晚下单的100箱荔枝,此刻正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进行冷链中转。望着冷库门上凝结的霜花,老蔡摩挲着掌心被冰袋冻出的红痕:"这双手给钢构件焊过鱼鳞纹,现在要给荔枝焊条出山路。"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