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载光阴流转,寮步泉塘社区的兼六公祠仍镌刻着1944年冬天的印记。这座红石为基、青砖作墙的清代祠堂,三间两进合院布局中,六根4米高的石柱撑起的不只是博古脊硬山顶,更曾撑起东江纵队新三区抗日民主政府的指挥中枢。1944年12月,区长龙光在此统领寮步、桑园等十余乡,农会会长黄锦培、民兵大队长黄棠、妇救会干事韩可见在此组织减租减息、动员青年参军,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抗争。
"公祠临水而建,隔塘相望的丽朝黄公祠是主要活动场。"泉塘社区宣传员黄柱河抚过柱础的岁月刻痕解释,"祠堂属公共空间,既避人耳目又不扰村民"。距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仅十余公里的泉塘村,凭借坚实的群众基础成为东纵要塞。民兵大队长黄棠率村民在石狗岭、寒溪水等地浴血奋战,战士何清、张锦标等英烈的事迹至今口耳相传。
1945年3月新三区并入新一区后,兼六公祠回归村民生活,但抗战记忆从未湮灭:2006年列入镇文保单位,2012年获评市不可移动文物,2018年升格市级文保单位,2021年成为第四批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如今修缮一新的祠堂,碌灰筒瓦下刻意保留的旧砖仍带烽火气息,墙壁古画按原貌重绘,正待最终验收。
"修旧如旧是为让后人触摸历史温度。"黄柱河望向塘畔散步的居民透露,验收通过后将联合丽朝黄公祠打造红色景点。八十一年前抗日口号与今日欢语在此交融,这座曾见证军民同心的古祠,即将成为东莞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课堂。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