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毓仁
建言2014
继续把本职工作做好,多参加政协的活动,尤其是调研活动,开阔眼界,不断学习。展望2014年,更加关注医疗质量,着力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医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把医疗纠纷降到最低点。
“每次医疗纠纷的谈判都很紧张,有一些患者确实有过激的行为。拿着烟头往我身上扔,我本人都碰到过很多次。”在这冬日的午后,面对记者说起这些难忘而尴尬的经历时,市政协委员、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毓仁表现得很平静,仿佛在叙述别人的故事。
在政协提供的多位备选委员当中,之所以下定决心采访李毓仁,是因为记者曾听说过一个故事,有市民让他看过病,药费仅2.3元,效果很好。位至副院长,也许有很多人已忙于行政事务,但李毓仁每天提早上班,推迟下班,放弃午休的时间,一直坚持为病人看病,而且每天一看就是几十个,但他没有半点怨言,反而乐在其中。
他,就是这么平易近人,坚持着一位医生应该做的事。身为一位政协委员,在过去一年的履职中,李毓仁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主管的医疗纠纷方面的工作。“医疗纠纷处理起来很困难,很棘手。东莞急切需要一个患者认为公正、中立、第三方的机构。”李毓仁如是说。
在东莞,医疗纠纷、医闹甚至职业医闹已屡见不鲜。由于主管此方面,李毓仁亲身经历的“医闹”更不在少数。“不久前有一次,患者的家属蛮不讲理,把办公室外面的玻璃门撬开,连门也一脚踹坏了,闯进来揪住我不放。”李毓仁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情景。在李毓仁看来,当赔偿得不到满足时,有的家属认为闹得越大越好,影响越大赔偿越多,甚至在医院拉横幅、烧纸钱,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这种风气不刹住不行”。
“司法鉴定起不到效果。患者本人或家属不爱走这个途径,一是嫌麻烦,鉴定速度慢二是对医疗专业领域不熟悉。走司法道路拖不起。”李毓仁简洁地道出了他今年提出的《成立市医患纠纷处理中心,建设和谐东莞》的初衷,这个提案获选为今年的优秀提案。
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李毓仁侃侃而谈。他告诉记者,有一次在市里开会,他得知山东省成立了一个调解医疗纠纷的组织,是第三方独立的机构,有法官、医生等相关专业人员和公证人士加盟,感到很振奋。他经过深思熟虑,认为东莞亦可以成立这样的机构,解决“医闹”的问题。
李毓仁说,虽说东莞已成立了医调委,但目前成立时间尚短,协调还缺乏经验。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医疗纠纷的问题,还是要成立独立的机构。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化解矛盾,建设和谐东莞。
谈及今年以来的政协活动,李毓仁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川的那次集体学习考察。在风景优美的四川大学,李毓仁和其他政协委员一道,学习了本专业外的知识、委员参政议政的理论等,还学习了公众场合的礼仪课,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