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造假遭重罚!东莞一企业“顶包”废水监测被罚32万

企业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6-04 08:50:02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的执法人员推开某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大门时,一套看似合规的“假面”正在运转:废水处理设施轰鸣,在线监测设备屏幕闪烁,数据实时上传监管平台。然而,目光移至标准化排放口,一条刺目的白色软管蜿蜒连接着回用水池——清澈的自来水正源源不断注入排放口,而企业生产线上电泳、清洗工序产生的真实废水,却被秘密驳回蓄水池。这套精心设计的“顶包”把戏,让联网在线的监测设备沦为摆设,采集的“达标”数据不过是自来水假象。
 
  作为2022年东莞市重点排污单位,该公司的行为绝非偶然。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提供的铁证显示,早在一个月前的2023年2月,其监控镜头已清晰捕捉到同样的偷梁换柱场景。自来水冲刷着排放口,掩盖的是生产废水未经真实处理的本质,直接导致在线监测的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关键污染因子数据全面失真。这已非简单疏漏,而是蓄意通过技术手段伪造监测数据,赤裸裸地规避环保监管。
 
  面对32万元罚单,企业选择诉诸法庭。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一锤定音:企业行为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九条明令禁止的“篡改、伪造监测数据”以逃避监管的情形。生态环境部门依据该法第八十三条第(三)项及《广东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作出的处罚,证据确凿、于法有据、裁量适当。企业上诉后,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坚决维持原判,司法利剑为环保执法筑牢后盾。
 
  本案撕开了重点排污单位企图以“技术捷径”蒙蔽监管的侥幸面具。在线监测联网与第三方技术巡检构筑的双重防线,让私设暗管、干扰数据的违法行为无处遁形。法院的生效判决传递出冰冷信号:任何对监测数据动手脚、对污染防治责任打折扣的行为,必将遭遇“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的精准打击。它警示所有排污主体,唯有恪守诚信、压实治污主责、确保监控设备真实反映排放状况,方能守住生态环境的安全底线。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