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东莞市虎门生态环境分局联合大岭山森林公园,在虎门景区入口广场启动"共建绿美东莞"生态实践项目。30组亲子家庭通过沉浸式生态课堂、林木抚育实训及水培植物工坊三大模块,完成从理论认知到生态实践的闭环教育。
活动现场,生态专家系统讲解我国植树节历史沿革及世界森林日等7个环境纪念日的深层内涵,通过知识问答环节解构"碳汇林草"等专业概念。参与者随即进入新奥林林区开展科学抚育,运用环割除草、根系精准施肥等专业技术,对50余株幼龄林木实施全周期管护。监测数据显示,经规范抚育的苗木存活率较常规种植提升23%。
"传统认知存在'重栽轻养'误区,现代林业要求建立栽植、管护、监测的全链条管理体系。"活动技术顾问指出。参与家庭在实践日志中记录到:通过测量土壤PH值、计算水肥配比等标准化操作,深化了对《森林抚育规程》国标条款的理解。在创新设置的都市农业板块,生态工程师演示了水培系统的营养液循环原理,指导家庭完成微型生态瓶制作。实验显示,采用LED补光技术的水培植株生长速度较土培快1.8倍,直观展现现代农业科技优势。
莞讯网观点:当生态教育突破说教模式,转化为可量化的技术实践,才能真正培育公众的环境行为能力。这种"知识-技能-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培育模式,为湾区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东莞样本。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