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催眠大师》,催出了中国悬疑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是偶然还是巧合?《催眠大师》于2014年4月29日上映,在四天内票房过亿,至5月11日,上映13天的《催眠大师》票房突破两亿元,就此刷新了国产悬疑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 ,至5月21日,票房超过2.5亿元。通过如上数据,有的人看到了商机,有的人看到了看出了趋势,而来自于北京静德冠博公司的催眠导师刘保栋先生却看到了公众对于催眠的好奇和不熟悉......
催眠就是让我睡觉吗?催眠会不会有危险?催眠是不是就失去控制了?催眠到底有什么作用?带着这些好奇,让我们听听催眠导师刘保栋先生怎么说?
1.有人问:催眠状态是否是安全的?
保栋老师如是说:在催眠状态是百分之百安全,只要是通过合格的催眠训练,有相关的知识背景,而且有道德观念的这些催眠师来做疗愈,求助者就是完全安全的。因为在这一个状态下,他接受了催眠之后,他事实上是完全把潜意识的心房打开,接受要给他疗愈的暗示语言在里面。
2.问:催眠是不是就是让人睡眠或者催人睡眠?
保栋老师如是说:很多人把催眠和睡眠联系在一起,实际上这个英文从希腊源起的时候,它就是一个睡眠的意义,他外表让你看起来好象在睡着,但事实上他的脑海里的潜意识完全在跟你做沟通,他在意识状态下是完全清醒的,我让他动动手指,我让他看到什么东西他都会看到。有些进入状态比较深的,有一些舞台秀会起来跳舞,有一些人有时候会记住当我在催眠的时候我有做表演,平常我做不到,现在我做得到,这是激发人类潜能的部分。还有做人桥钢板,当椅子和桌子分开的时候,人躺在上面都很困难,但我们可以让人变成钢板躺在上面,上面还站一个人,所以催眠是一个最基本的让人类利用潜意识的能量激发本有潜能的方式方法。因此,催眠不等于睡眠。催眠只是外表看起来像睡眠,他可以完全做互动。
3.问:请问催眠究竟有那些用途?
保栋老师如是说:有关心理障碍方面,最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神经症,这些都是心理现象,都可以通过催眠的方式起到很好的疗愈效果。有关生理部分、瘾症问题,比如肥胖症,有些人就连喝水都会胖,这些就是一个生理现象的状态,他可能内分泌失调了,通过催眠来改善他的内分泌,好比口吃,说话会口吃这种习惯性的生理性现象,也可以通过催眠来改善。再比如有关减压、注意力提升方面,比如现在的运动员,一位有名的世界级高尔夫球选手,他13岁以后就接受了催眠治疗师的帮助,使他注意力更集中、更专注于在高尔夫球这个运动上面。台湾的射箭队也是接受了催眠的引导以后 ,使得整个射击队强化了专注力并整体提升运动员的爆发力。 还有,催眠可以获得更多灵感、激发更多潜能以及自我能量的调解,我们曾经帮助过一些设计师,比如服装设计、造型设计这些艺术家,当他们失去灵感的时候,我们利用催眠帮他们找寻到灵感。
4.问:一些影视文学作品,看了催眠师催眠之后催眠师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让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真的是这样吗?
保栋老师如是说:如果说真的是这样,大家一定会吓一跳。事实上可以达到这种目的,但是人都会有心理防护机制,当我让你做的事情你不愿意,会一下子跳到β波。我从你的身上拿起你的皮包,你会从深层的催眠中马上醒来,人类都会有这种自我防卫的本能。每个人心中都潜藏有表演的欲望,只不过看他敢不敢做这样的尝试,当催眠师引导受术者时,只是把他内心的潜能激发出来而已。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冰山理论,90%跟10%,10%这一部分是思考逻辑跟分析,潜意识是90%,身体能量记忆全部都是属于90%,我们只是运用这个催眠的系统,把90%的力量引导上来而已。
5.问:什么样的人适合当催眠师?对催眠师的特质有没有要求?
保栋老师如是说:在欧美,人们不会介意催眠师有什么背景,对于催眠师基本的要求是:必须心地善良,要有一个道德观,要对公众特别热心。后来,催眠慢慢演变成一个专业科目,要有心理学背景或者是医学背景,这样会对于整个催眠状态有更好的了解,包括人的心理或生理状态你可以更好的解析,当个案进入到什么状态的时候,可能在生理上会表现什么,心理上会表现什么,应该给他一些什么暗示,对他会最有帮助。如果有心理学背景或者医学背景,会对于催眠的操作更有帮助。
催眠并不神秘,在生活中,我们的很多状态其实都是在催眠中,那么,催眠究竟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能否让我们更轻松?更开心?能否让我们获得更多喜悦和财富?保栋老师会继续陪伴你,让生活因催眠而更精彩!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