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仍处于“零敲碎打”状态

民生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5-09-17 10:07   热门评论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仍处于“零敲碎打”状态
 
  与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群体相比,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仍然十分薄弱,整体处于“零敲碎打”状态。横向上,各关爱主体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致使关爱覆盖面不广;纵向上,关爱活动持续性不强,很多都流于形式甚至作秀,成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各级妇联、民政、教育、团委等部门都在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但是由于缺乏统筹,普遍是“这里添一点,那里加一点”,没有形成合力,且覆盖面有限。

  摸清底数、建档立卡是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前提,但记者调研发现,由于缺乏统筹,目前,各部门“各建各的档,各立各的卡”,而且由于统计口径不一,各部门的数据也不一样。甘肃省定西县妇联儿工委副主任周莉说,现在留守儿童的底数不清,有的是统计父母一方外出,有的是统计双方外出,有的是统计0至14岁,有的是统计0至16岁或18岁。

  另一方面,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两张皮”现象突出,难以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一张网”。业内人士介绍,虽然社会公益组织在留守儿童关爱中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但由于其力量有限,而且开展关爱活动往往以项目的方式切入,项目一结束,关爱也就停止了。

  专家表示,由于缺乏统筹,当前,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覆盖面不广、“雨露不均”现象突出,有的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关爱,而有的则被重复关爱。江西农业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王峥博士说:“当前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碎片化问题突出,在未开展关爱工作的地区和居住地相对分散的地区,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关爱;在关爱工作积极开展的地区,部分留守儿童又重复地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对象、大学生下乡实践的人群和慈善活动帮扶的目标。”

  留守儿童需要的是长期的关爱,但当前各地开展的关爱活动中“运动式”、“一阵风”现象突出,不能对留守儿童形成持续性的关注。重庆市南川区马嘴小学是一所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儿创办的学校,学校现有的813名学生中,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校长李建文告诉记者,从2006年学校成立开始,就不断有各类公益组织或爱心志愿者来学校开展关爱帮扶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持续时间较短,很少有人能沉留在学校待一段时间或定期来学校帮助留守儿童,“而我们需要的恰恰就是能定期能来学校给孩子们上上课、讲讲故事,组织一些有意思的活动,排解孩子们的孤独感”。

  不仅如此,而且在这些关爱活动中送东西的“物质关爱”多,真正送“感情”的少。这些持续性不强、流于形式甚至作秀式的关爱,不仅不能帮到留守儿童,反而会对他们造成伤害。江西省微爱公益创始人郭联发告诉记者:“现在有的留守儿童对一些关爱活动非常反感,因为他们经常被一些部门‘关爱’,来的时候说的都很好,孩子们的期望也很高,但结束之后就没有了声音,关爱没有后续,这样几次之后,孩子们自然就由期望变成失望了。”(记者 吴小康 郭强 黄艳 李放 王博 陈国洲 李亚楠)(来源: 经济参考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备案号: 粤ICP备13054447号
法律顾问:李小军律师 电话:13326865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