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省人大开展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第三方评估的第二个年头。昨日下午,市城管委办公室召开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要求扎实抓好各项工作,力争我市在全省评估考核中取得好成绩。市人大环资工委、市委督查室、市城管局及各镇(街)、村(社区)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今年检查增加了暗查暗访环节
会议通报了迎检的基本情况。自4月8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部署会以来,全市城管系统积极行动,按照部署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健全。9月14日至16日由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带队,分8个小组对全市32个镇(街)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第三方评估迎检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巡查督导。
督查结果显示,我市城乡主干道保洁情况良好,在农村垃圾收运设施方面远超过省要求的“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的指标要求,部分镇(街)对转运站、果皮箱等进行了更新升级,设施运营管理也较去年有一定提高。
今年是省人大开展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第三方评估的第二个年头,即日起将抽取4个镇、每个镇抽取2条村进行实地评分。今年的评估增加了暗查暗访。暗访不定时间、不打招呼,在全市范围内随机选点,重点督查农村结合部、三边(路边、山边、水边)等区域的环卫保洁情况,一旦发现“脏、乱、差”问题将直接曝光,这将更可能影响今年第三方评估得分。
将参照省做法开展第三方评估
市城管委办公室主任、市城管局局长唐耀文表示,将尽最大的努力,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确保以最美的环境、最佳的状态迎接考核,全力以赴实现我市在珠三角排位进步的目标。他说,将把省的评估考核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完善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持之以恒地将环境卫生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会议透露,市城管委办公室将参照省第三方评估考核模式,进一步完善全市环境卫生整治排名的指标体系,形成我市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同时,探索进一步严格问责机制和约谈机制。各镇(街)要争取在2015年底前完成城乡环卫统筹管理工作。
在今年第三方评估的考核指标中,垃圾分类比重大幅提高,达到20%以上。会议指出,下阶段,东莞将以分类减量提升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水平的突破口,集中力量在条件成熟的中心城区加以推广,形成规模效应并逐步带动周边镇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
镇街亮点纷呈
为评估迎检加分
农村垃圾处理第三方评估,东莞准备好了吗?日前,本报记者跟随市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深入镇(街)走访,了解迎检准备工作。记者看到,不少镇(街)在保洁制度、考核奖惩措施、设施建设运营等方面亮点纷呈,为第三方评估迎检加分。
强化行政执法
提高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常平城管分局以我市“大城管”机构改革为契机,实行“谁管理,谁执法”的“双轮驱动”原则,将执法责任分解到各个职能股室,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创造了良好的市容环境卫生。
该分局市容环卫股在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中,除监督市场化承包公司的服务质量、监督农村城管办履责情况外,亦肩负起市容环卫行政执法的责任。该股配备有执法证的环卫监督员2名,一般环卫监督员13名,全镇以村和项目合同标段为单位,自上而下划分两级管理网格。
同时,该分局还注重通过行政执法来推动市容环境卫生改善。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各类城市综合管理违法行为163宗,其中,仅市容环卫行政处罚案件已立案办结12宗,处罚59900元。重点打击城市“牛皮癣”制造窝点,在源头上进行遏制,今年共查处乱张贴案件6宗。通过教育与执法并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城市管理,有效减少沿街商铺乱扔垃圾的问题。开展评比排名
结果与村干部薪酬挂钩
今年7月,桥头镇开始对农村市容环卫进行评比排名。每月分上、下半月,对16个村(社区)的市容环卫工作进行评分,不定期组织村(社区)进行互评。排名结果于每月15日和30日前向镇主要领导及各相关单位通报。
据悉,该镇将评分结果与农村干部薪酬体系挂钩。连续两次排名倒数二名的村(社区)要进行书面问责,撰写自查自纠报告,分析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整改措施。连续三次排名倒数二名的村(社区)由镇主要领导进行约谈。排名后五名的村(社区)存在的市容环境黑点问题由镇文广中心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曝光。
镇领导巡城
无盲区巡视管理
东坑建立了环卫巡查机制,将全镇道路分成4个区域,由公用中心副主任以上人员分片包干,每天10:30前完成各个路段的巡查工作,路面出现状况的,立刻通知相关人员处理,发现相关责任人有巡查监管不到位的立刻通报批评。
同时,由镇分管领导、相关分局负责人到一线,每周两次对该镇城建、市政和执法日常巡查工作进行抽查、补查。对辖区范围内主干道、主要路段和主要地点的每一块投用土地、每一项建设工程、每一处市政设施、每一个公共场所等,进行全面巡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盲区巡视管理。
此外,东坑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上,由各村自己选址、镇财政投入建设管理运营垃圾收运设施。记者在中心广场垃圾压缩站看到,压缩站和公厕、管理人员用房一起建设,规划科学,周边绿化处理精致,不经提醒,很难发现。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
改善村居环境
今年,麻涌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垃圾处理硬件设施,添置了11个全新的垃圾压缩箱、100个密闭垃圾收集箱,目前投入使用中的密闭式垃圾收集桶达1950个,正在翻新垃圾中转站4座和新建高规格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4座。
另一方面,该镇配备了30辆电动保洁车和3辆压缩式垃圾清运车,大大增强了垃圾收集清运能力,并对60辆垃圾手推车进行密闭式改造,杜绝了垃圾收集过程中散发恶臭、随意抛洒等二次污染问题。
古梅美食街是该镇市容环境卫生监管的难点。今年,该镇成立领导小组,以麻涌居委会为严管街牵头单位,建立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严管机制,对古梅美食街实施严格管理,有效解决古梅美食街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管理的整体水平。
生活垃圾无害化
处理率达到100%
长安镇将95%的区域清扫保洁作业承包给专业公司,实行主干道18小时、内街16小时保洁清理。同时,对各社区收集的生活垃圾实行划片运输,分别运往涌头红花坑、厦岗两座大型垃圾转运站,再由承包公司对其进行压缩统一外运至垃圾焚烧厂处理。
目前,全镇建有垃圾转运站48个,配套果皮箱、垃圾收集容器7100多个,垃圾运输车49辆,压缩设备53套,等等,实现生活垃圾从点到站全密闭清运。大型垃圾转运站内建有完善的超声波雾化除臭设备、高压喷嘴雾化喷淋除臭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
在监督方面,成立群众监督队伍。以奖促管,提高社区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制定市场化考核评分标准,将考核结果与经费划拨挂钩,有效保障市场化工作质量和效果。
垃圾分类试点
分类减量率达34%
南城街道认真组织实施垃圾分类试点方面的工作。2011年9月,该街道在世纪城小区启动垃圾分类试点。目前,整个试点小区设置了588个垃圾分类收集点,每月生活垃圾约71吨,餐厨垃圾约11吨,可回收垃圾约13吨,有害垃圾约0.1吨,分类减量率达34%。在开展垃圾分类社区试点工作中,该街道已确定元美社区为试点社区,相关实施方案已制定,正在有序开展中。(来源:东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