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瓶山的赤红山椒鸟 市林业局供图
莞讯网讯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对我市银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调查研究,目前所有工作已全部完成。根据专家调查,我市仅银瓶山自然保护区就发现陆生脊椎动物196种,占广东省陆生脊椎动物总数的22%,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22种。
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
2000年,我市建立银瓶山自然保护区。2009年,银瓶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全省21个市级示范自然保护区优先项目之一。银瓶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805.3公顷,植物与动物种类分布在东莞最具代表性。从2011年起,我市委托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对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陆生野生动物本底资源进行调查。目前该调查全部完成。
经专家调查,发现保护区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96种,其中兽类29种,鸟类114种,爬行类36种,两栖类17种类。记录的196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即双带蚺(蟒蛇);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包括中国穿山甲、小灵猫、黑耳鸢、蛇雕、风头鹰、赤腹鹰、松雀鹰、日本松雀鹰、苍鹰、普通鵟、红隼、褐翅鸦鹃、小鸦鹃、领角鸮、领鸺鹠、短耳鸮、黄嘴角鸮、仙八色鸫、三线闭壳龟、大壁虎、虎纹蛙。还发现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物种达8种。
专家们认为,银瓶山自然保护区复杂而多样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资源、典型的山地植被、保护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是生物学、动物学、生态学、遗传学、地质学等学科的天然“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良好的教学实习基地。在珠三角地区,该区属于保存着较好自然性的生境,对珍稀濒危物种种类进行研究时,可为破碎化生境的物种保存与保育提供宝贵经验。
植物多样性为动物提供庇护
据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专家张亮介绍,东莞森林的植物多样性、丰富的林层结构,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庇护。就银瓶山自然保护区而言,里面保存有较好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1600多种植物,其中国家级珍稀保护植物13种。
记者昨日就东莞森林的植物多样性,采访了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徐正球。他说,我市从1999年开始封山育林,从2001年开始对森林进行林相改造。经过10多年的封育,森林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恢复,食物链变得丰富,一些多年不见的野猪、眼镜蛇等动物,又再走进我们的视野。林相改造修复当地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为各类动物的繁衍创造了条件。
禁止猎杀森林野生动物
我市目前有十大森林公园,大部分森林公园有野生动物栖息,这也引起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觊觎”。据徐正球介绍,我市各大森林公园都有护林员三班倒巡山,防止不法分子破坏森林和猎杀野生动物。
我市森林公安通过多年的系列专项行动,有效地遏制了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违法行为。近两年,我市共出动执法55次,出动林业执法人员及森林公安570人次,查获野生保护动物7759只(条),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09只(条);立案22宗,其中刑事案件8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并全部交由检察机关进行处理。
林业部门从执法收缴的野生动物中,选择在本地生存的品种进行放归;对于不适合在当地放归的动物,转送省野生动物保护站进行处理。据统计,近3年来,全市共放归野生保护动物938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