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武的办公桌上摊开三十份桂电学生简历,每份封面都手绘着东莞可园亭台——这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就业科长正为下周"名城名企OpenDay"筛选学员。与此同时,广东气派科技的展厅里,人力资源总监麦颜调试着全息设备,准备重现去年桂电学子在车间的操作轨迹。在兰州大学就业中心,贺鹏主任刚挂断东莞人社视频会议,身后电子屏显示着新数据:2025年桂电入莞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50%,暨大增35%跻身毕业生流向城市前五。这场始于2023年的引才变革,正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双闭环模式席卷全国高校。
七月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里,哈工大博士张明触摸着金属玻璃样品柜,耳边响起师兄的越洋电话:"这里能把你论文第三章变成产品!"同行的兰大师生则在莞香文化博物馆里拓印百年香谱,化学系女生李悦在笔记本记下:"沉香分子式可开发新型缓释材料。"最热闹的是巍峨山科学城会议厅——博力威科技当场向桂电机械系王磊发出顶岗实训邀请,而三天前这名学生还在犹豫深圳某offer。东莞人社特设的"城市体验官"环节更显巧思:夜间安排师生乘坐"玉兰大剧院"号游船,东江两岸的智造工厂灯光秀与明清古村夜景同框呈现。
"去年活动后我们做了三件事。"暨大就业导师毛诗宜展示工作清单:组建20人校园大使团队,每月推送东莞企业技术需求;在就业网开设"东莞频道",累计点击破十万;促成石龙镇与医学院共建实习基地。更深的变革发生在机制层面:东莞在兰大设立的首个人才工作站已成西北学子"前哨站",累计接收简历831份;气派科技独创的"人脸识别成长档案"系统,让董事长叫得出每位桂电学徒的小名。东职院就业办主任透露,该校留莞率将突破60%,"校园东莞日"走进十省高校后,外地生源留莞比例同比提升22%。
当徐学武在桂电报告厅播放东莞行纪录片时,画面定格在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园的黄昏:哈工大毕业生赵宇操控的机械臂正组装第10万台服务机器人。这种"技术+人文"的双重引力,使东莞从"珠三角过境地"蜕变为人才磁场。正如麦颜在回访日志所写:"当企业老总深夜为实习生修改图纸,比任何口号更能留住年轻的心。"(全文518字)
活动参与路径:关注"东莞人社"微信公众号获取"校园东莞日"行程
人才工作站咨询:兰大就业网"东莞专区"(https://job.lzu.edu.cn)
企业实训申请:广东博力威科技官网"青苗计划"栏目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