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基层治理困境 石龙镇社区公益基金撬动多元共治新格局

基金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4-21 08:52:15
 
  在东莞石龙镇兴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台褪色的老式电扇正被工人拆卸维修,这些承载着6000余名老年群体夏日期盼的电器,因社区公益基金注资重新焕发生机。这个常住人口达6万的纯财政社区,曾因年均经费缺口超50万元陷入治理僵局,如今通过"社区公益基金"机制实现破冰——截至2024年12月,该镇已构建起覆盖中山东、中山西、兴龙三大社区的公益资金池,首期募集社会资本5万元,完成老年关怀、设施维护等12个民生项目。
 
  基层治理的突围源于人大代表袁美芝的尖锐观察。这个深耕社区服务近十年的"老社工",在2021年当选镇人大代表后提交《关于成立社区公益基金的建议》,直指当地社会治理三大沉疴:政企资源对接断裂、居民参与机制缺失、资金使用透明度不足。她向记者展示的工作日志显示,某食品企业曾试图捐赠20万元改善社区养老食堂,却因缺乏规范对接渠道最终流向第三方机构。"财政输血式治理已触碰天花板,必须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的造血系统。"袁美芝的提案获得镇人大高度关注,但推进过程遭遇现实壁垒——东莞地区尚无社区基金设立先例,参照基金会模式需200万元注册资金,远超乡镇财政承受能力。
 
  镇人大办主任李丽璋带领的考察组在广深等地取经时发现,社区公益基金相较传统基金会具备制度弹性:依托镇慈善会设立专项账户,既可规避高额注册门槛,又能通过"冠名基金""微基金"等形式吸纳零散捐赠。这种"毛细血管式"筹资策略在实施中展现出惊人效能,某本地建材商在基金成立仪式现场即认捐1万元定向用于长者关怀,六家社区商铺随后建立"商家联盟"按月定额捐赠。基金监管体系设置三重保险:镇慈善会统筹审计、社区监事会实时公示、人大代表联络站实施项目评估,确保每笔资金流向可溯。
 
  机制的创新激活沉睡的社会资本。兴龙社区正在试点的"社区合伙人"计划,将公益基金与青年创业深度捆绑:某青少年体能培训机构通过免费获得200平米场地使用权,承诺将30%利润反哺基金库。这种"资源置换+商业反哺"模式已催生嵌入式托育中心、社区共享厨房等4个民生项目,形成"社会投资-服务供给-基金增值"的闭环生态。镇党委副书记霍锦添透露,基金管委会下一步将建立需求响应分级机制,对孤寡照护、设施维护等紧急事项开通48小时拨付通道。
 
  石龙镇的探索为珠三角老旧社区转型提供样本。当被问及基金规模与需求的差距时,袁美芝亮出数据板:基金成立三个月内居民捐赠占比从7%跃升至35%,"比起数字增长,更重要的是重建社区共同体意识"。在这个城镇化率达98%的东莞老城,社区公益基金正重塑基层治理底层逻辑——从政府独奏转向社会合唱,用制度创新打开多元共治的增量空间。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