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首部学生科普剧上演 83赫兹声波唤醒生态保护

娱乐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5-08-12 09:34:24
 
 
 
  舞台灯光渐暗,身着银鳞戏服的少年发出低频声波,珠江口暗流在投影中翻涌。8月9日,由东莞科技馆原创、南城阳光小学15名学生主演的科普剧《83赫兹暗流》正式首演。剧中那条被误认为变异大黄鱼的黄唇鱼,正以独特声纹频率唤醒观众对濒危物种的认知——这是东莞"馆校合作"模式孵化的首个青少年科普舞台作品。
 
​  从观众到主演:四周淬炼科学表达​
 
  科技馆导师陈宇的排练笔记记录着蜕变历程:最初连"声纹频率"概念都生疏的孩子们,通过解剖学图谱理解黄唇鱼发声原理;台词本上密密麻麻标注着"83赫兹共振区""咸淡水洄游"等术语释义。四周特训中,学生们既要掌握鱼类生物学知识,又需通过肢体语言表现暗流中的挣扎求生。饰演实验室研究员的五年级生李哲在后台说:"现在看到珠江地图,就能想起黄唇鱼的迁徙路线。"
 
​  教育破壁:舞台成为第二课堂​
 
  与传统科普讲座不同,此次创新让学生从聆听者变为传播者。剧中设置"声纹解码"互动环节,小演员引导观众通过频率仪辨别濒危物种信号。科技馆教育部主任张薇指出:"角色扮演深化了生态保护认知,即兴台词创作更锻炼科学叙事能力。"台下家长发现,孩子回家后主动查询珠江口生态资料,甚至用废旧材料制作黄唇鱼模型。
 
​  机制创新:馆校资源深度耦合​
 
  本次制作建立新型合作范式:科技馆提供剧本创作与专业设备,学校选拔戏剧社团成员,双方教师共同设计跨学科教案。未来该模式将延伸至东莞32所中小学校,开发"工业制造""航天科技"等主题科普剧。市教育局负责人观摩后表示:"这种公益普惠机制,让科技馆百万级实验设备成为校园延伸课堂。"
 
  当终场灯光亮起,小演员们捧着黄唇鱼玩偶向观众讲解保护措施。舞台侧幕的展板上,东莞科技馆2025年排期表已新增"水环境监测""仿生机器人"等系列科普剧项目——这出83赫兹的低频呼唤,正掀起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涟漪效应。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