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原创科普剧《氧旺高原》在东莞中学首演,500余名师生共同见证了这一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生动课堂。该剧以青藏铁路建设为切入点,真实再现了我国科研团队突破高原供氧技术瓶颈的壮举。
作为东莞市科普专项资助项目,《氧旺高原》聚焦北京科技大学刘应书教授团队历时五年研发的高原弥散供氧系统。面对海拔5000米的极端环境,科研人员经过200余次技术攻关,成功构建覆盖1096个供氧舱的生命保障网络,创下15万建设者高原病零死亡的医学奇迹。
区别于传统科普形式,该剧创新采用"课堂+实验室"双场景模式,将语文课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文学叙事与材料实验室的科研实景交织呈现。观众在教师角色引导下,亲历零下40℃设备测试、高原反应急救等23个关键场景,直观感受每立方米富氧空气背后的技术突破。
东莞科技馆透露,这部时长65分钟的剧目已纳入2025年东莞市科技进步活动月重点项目。通过虚实结合的舞台特效,不仅展现智能制氧机组、分子筛吸附塔等精密设备的工作原理,更立体刻画科研工作者"宁可透支生命,绝不拖欠使命"的精神图谱。
据现场学生反馈,剧中"氧气管成生命线""钢轨与血氧仪同行"等细节设计极具冲击力。当监测屏显示全线血氧饱和度达98%时,全场自发响起掌声。东莞中学高二学生李明感慨:"原来每寸铁轨都凝结着科技守护生命的温度。"
目前该剧已启动全市巡演计划,企事业单位可通过0769-22835290(周老师)预约专场。作为东莞"科技+文化"融合的创新样本,《氧旺高原》后续将融入VR技术,打造可复制的科普教育IP。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