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关税政策震荡调整,东莞外贸4月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市贸促会最新数据显示,当月原产地证签发量达19,450份,同比飙升近八成,环比增长超两成,刷新历史单月记录。这张"中国制造身份证"的爆发式增长,折射出东莞企业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规则的能力。
作为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原产地证使企业享受关税减免等政策红利,有效对冲贸易摩擦影响。1-4月全市累计签发原产地证60,936份,同比增长近七成。值得关注的是,RCEP原产地证表现抢眼,签发量同比激增70%,成为外贸突围的新增长极。
从区域布局看,韩国、东盟、澳大利亚构成三大主力市场,占据优惠原产地证签发总量83%份额。商品结构呈现"三足鼎立"格局,塑料制品、机电设备、机械器具三类产品占比达30%,彰显东莞制造业集群优势。
"当前企业正形成'多点开花'的市场格局。"国际贸易专家分析指出,东莞外贸主体通过深化与RCEP成员国合作,将45%的优惠原产地证投向韩国市场,同时向越南、泰国等新兴市场持续渗透。这种"传统+新兴"的双轨策略,有效分散了贸易风险。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商务部门建议企业把握自贸协定政策窗口期,加快构建多元化市场体系。特别是要提升在智能家电、精密机械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升级+政策活用"双轮驱动,打造更具韧性的国际竞争力。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