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7日召开的东莞市第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农业农村工作亮出硬核成绩单:通过"百千万工程"攻坚,全市村组集体总资产突破2800亿元关口,"零分红"村数量腰斩,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2025年攻坚战再升级,村组资产将向3000亿高地发起冲锋,零分红村清零进入倒计时。数据显示,东莞去年以近60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超5000亩耕地恢复的雷霆手段,在珠三角制造业腹地开辟出连片良田,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连续七年保持双增长。这场都市农业突围战背后,是国企与村组深度联动的创新机制,更是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战略突围。
"三农工作已进入提质增效深水区。"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吴美良向媒体披露三大攻坚方向:集体经济转型战瞄准"三资"监管体系重构,计划两年内实现股东人均分红破万元;美丽乡村建设战将新建千个"绿美小园",以25.1万株绿植构筑生态屏障;现代农业升级战则聚焦农科特派员制度创新,推动良种良法直达田间地头。值得关注的是,东莞在守住3万亩粮食种植红线基础上,正探索"农业+"融合新范式。通过培育农企龙头、发展家庭农场、嫁接文旅资源,这座"世界工厂"试图在寸土寸金的湾区经济带,蹚出一条高附加值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莞讯网观点:东莞以"工业思维"重塑三农格局的实践,不仅破解了超大城市耕地碎片化困局,更开创了集体经济市场化转型样本。当3000亿村组资产与万亩良田在制造之都共生共荣,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融合图景正渐次展开。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