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小飞向市人大作年度工作报告,披露了一组彰显司法改革成效的关键数据:全年审结案件21.68万件,涉企案件审理周期缩短42.8天,执行到位金额136.47亿元,三项核心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节点,东莞法院以创新司法实践交出护航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刀刃向内的司法改革成效显著。通过构建"执破融合"机制,为11家困境企业注入新生机;首创法律风险提示函制度,司法建议采纳率实现100%突破;开发万人成讼率智能分析系统,精准锁定基层治理痛点。在数字经济领域,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3704件知产案件的高效审结为科创企业赢得亿元级融资机遇。铁腕司法彰显法治威慑力。全年判处740名暴力犯罪人员,对毒枭杨锡蓬执行死刑彰显司法刚性。针对新型犯罪,重拳打击"杀猪盘"电诈案件2884件,建立未成年人犯罪大数据平台封存366人次犯罪记录,以科技手段筑牢社会治理防线。
民生司法凸显温度与力度。"莞薪无忧"专项行动为1.3万劳动者追回4.1亿元血汗钱,司法救助金发放突破447万元。创新"益法拍"信用修复机制,为1499家企业重启发展通道。在行政争议化解中实现行政机关负责人100%出庭应诉,法治政府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莞讯网观点:东莞法院以审判现代化改革激活湾区经济引擎的实践值得肯定,但在应对人工智能犯罪、数据产权保护等新型法律挑战方面仍需前瞻布局。建议强化跨域司法协作机制,以更开放的司法姿态迎接大湾区深度融合带来的法治新课题。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