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浪潮中,东莞农村集体经济正面临历史性转型考验。民革市委会近日发布重磅提案,直指全市超2000亿规模的农村集体资产突围路径,提出以"三旧改造"腾挪空间、以专业人才激活资本的破局之策,为全国超大城市农村经济转型提供"东莞方案"。面对商业地产与产业园区双重挤压,传统"收租经济"模式已现疲态。提案剑指土地资源困局,力推"三旧改造"向纵深发展。通过创新"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对完成产业用地转化的村组给予最高20%的财政奖励,同时允许资金充裕村集体以土地、资金入股参与城市更新项目。更引入文旅产业新变量,由市文广旅体局统筹开发32个镇街特色资源,打造"东莞非遗+智造体验"黄金旅游环线,培育精品民宿集群,开辟集体经济多元化收益渠道。
在片区改造攻坚战中,提案打破传统政村博弈思维,构建"政府搭台、村组唱戏"新范式。推动市镇两级建立集体资产动态数据库,通过股份合作、项目共建等模式,引导村组深度参与TOD开发、产业新城建设。值得关注的是,方案特别设立"村组改造风险补偿基金",破解物业拆除重建期的收益空窗难题,消除基层"不敢改"的心理障碍。
人才短板成制约升级的关键掣肘。调研显示,东莞72%的村组干部缺乏现代资产管理能力,超百亿集体资金沉淀在低息账户。提案祭出人才强基工程:建立村干部分级薪酬体系,将集体资产增值与个人晋升直接挂钩;实施"雏鹰计划"招募百名金融、法务专业大学生驻村;首创"乡贤智库"机制,聘请本土企业家担任集体经济顾问。同步启动"百名村官进名校"培养计划,系统提升资本运作、风险管控等专业能力。
莞讯网观点:这份提案精准把脉东莞农村经济转型痛点,以空间重构和人力资本双轮驱动破解"路径依赖"。其创新之处在于将城市更新与集体经济增值深度捆绑,更首创风险对冲机制消除基层顾虑。若配套政策能细化落地,或可催生一批"亿元级"新型农村经济联合体,为大湾区城乡融合提供实践样本。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