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年东莞经济运行情况解读
一、2013年,东莞实现了9.8%的增长,快于全省全国均水平,您个人如何看待这个增速?其他指标能否支撑这样的增速?
梁佳沂(东莞市统计局局长):2013年,东莞有效巩固和延续了经济稳定向好的势头,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一是生产总值逐季稳步回升。今年以来,东莞GDP增速持续回升,四个季度的累计增速分别为8.6%、9.2%、9.6%和9.8%。工业增长较快,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1.3%,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特别强调的是,我们的五大支柱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镇域经济不断做大做强,继虎门之后,东城、长安GDP总量相继迈入“300亿元俱乐部”,南城生产总值也接近300亿元,这四个镇街将形成全市镇域经济的“第一方阵”,总量约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成为东莞经济的重要支柱。物价水平的总体稳定,2013年东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同比上涨1.9%,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7个百分点。二是经济增长的基本面良好,数据支撑有力。从“克强指数”看,今年以来我市全社会用电量、公路水路货运周转量、税收总额、各项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等反映“克强指数”的相关指标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公路水路货运周转量、税收总额、各项人民币存款、各项人民币贷款均保持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总量全省第3位、增速为3%,税收总额近年来首次超佛山、居全省第3位;从“三驾马车”看,我市的投资增长18.2%,增速实现了六年来新高、消费在当前环境下也维持了9.8%的平稳增长、出口增长6.9%,出口总额全省第2位。因此,从“克强指数”和“三驾马车”都有力支撑了我市9.8%的较快增速,数据匹配性强。
二、市委、市政府一直强调,经济增长要“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优”,“进”我们已经看到了,如何体现经济发展的“好”和“优”呢?
梁佳沂:2013年,东莞经济保持速度加快的同时,质量也问题提升,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大企业发展较快。支柱产业发展较快,2013年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61.72亿元,同比增长13.0%,比全市增速快1.7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8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9.2%,支柱地位突出。其中,全市占比最大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61.07亿元,增长19.1%,领先其他四个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42.68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快6.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4.6%;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23.38亿元,增长19.6%,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快8.3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4.2%。大型企业增速领先。东莞223家大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53.40亿元,同比增长12.6%,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高于中小微2.4个百分点。二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13年,全市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新增公共平台5个。新增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省第3位。新增上市后备企业16家,总量增至90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50亿元企业分别增至7家、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596家。三是集体经济经营效益较好。2013年,全市村组两级累计实现经营总收入163.0亿元,比上年增加7.9亿元,增长5.1%;经营纯收入93.9亿元,增加8.5亿元,增长10.0%,自2000年以来同期首次取得双位数增长。32个镇街中,村组两级经营总收入比上年增加的镇街31个,占全市的96.9%,纯收入增加的32个,占100%。其中,总收入增幅超过5%和纯收入增幅超过10%的镇街分别为16个和14个,收入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2013年末,全市两级总负债256.4亿元,比上年下降3.2%。负债率为19.5%,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为近二十年来同期最低水平。四是能耗水平继续降低。2013年,东莞单位GDP能耗下降超过4.25%的年度节能目标,东莞单位GDP电耗下降5.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46%。主要耗能行业能耗水平有效控制,造纸和纸制品业能耗增长9.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能耗增长2.6%,纺织业能耗下降5.7%,均明显低于相应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单位增加值能耗进一步下降。五是经济从主要靠外需拉动,转为内外需协同发展。1990年,东莞外向依存度为64.4%,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世界工厂”的逐步壮大,外向依存度急速飙升,到1995年达到峰值的433.8%,随后一路震荡回落,到2013年下降到172.7%,表明东莞严重依靠外需的时代逐步结束。从内外销情况看,2008年东莞工业品内销占比仅为28.6%,上升到2013年的49.1%,2008年东莞工业品外销占比为71.4%,下降到2013年的50.9%,工业品内外销占比差距从原来的42.8个百分点缩小到1.8个百分点,收窄了41个百分点,充分说明东莞经济已从主要依靠外需拉动,转为内外需协同发展。
三、东莞的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您如何看这个问题?您对农业发展有何看法?
梁佳沂:关于农业发展问题,我认为有四个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我认为农业在三大产业的占比下降是一种历史必然,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体现,但不等于要放弃农业,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是今后必然的发展方向,对一个城市来说,我认为有必要保留一定的自我供养能力及生态平衡。其次,从发展趋势看,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莞农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从90年代开始逐年下降,农业增加值从1998年的25.94亿元调减到2013年的20.09亿元,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16.5%调减到2013年的0.3%。第三,为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市财政对农业种植进行专项补贴,种粮补贴到位,近几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维持在4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吨左右。2013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6.7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11万亩,粮食产量1.24万吨,蔬菜30.38万亩,产量38.26万吨。第四,东莞还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先后启动了包括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寮步、东坑、大朗、清溪、中堂、桥头、横沥等12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其中清溪、中堂、谢岗及市现代农业科技园等4个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清溪园区还列入部省共建的现代农业园区。
关于我市农业发展的趋势,我个人建议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以缓解生产成本过高问题,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探索生产方式与农业现代化的对接。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发展后劲。积极采取措施,多种形式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保障。三是切实贯彻畜禽生产规划。进一步明确畜禽养殖规划,并持之以恒,避免畜牧业生产大起大落。要统筹规划畜禽标准化规模生产,全面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引导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掌握先进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效益。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稳定畜禽市场行情,增强养殖户的信心,调动养殖积极性,从根本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引导畜禽生产良性发展。研讨畜禽养殖量与土地消纳能力、水环境容量的关系,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清理进度,控制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