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等候“分灯盅 何建文 熊燕青 李淦斌 摄
在东莞传承了这样的习俗,当村里某一家喜得贵子后,那户人家就要到祠堂悬挂灯彩,举办隆重的开灯礼以贺添丁,这就是“开灯”仪式。在东莞市,“开灯”的习俗历史悠久,其中较为特别的是高埗镇新联村的格基自然村,其村添丁后有一个特别的开灯仪式,称为“分灯盅”,至今传承了几百年的历史。
“灯盅”即平日的“盆菜”,每个“灯盅”至少放9道菜式,有鸭蛋、烧肉、白肉、烧鹅、鸡、芽菇,鱿鱼、蚝豉等;家庭环境较好的,“灯盅”里有鲍鱼、虾、乳鸽等食物。“灯盅”里的食物只限15岁或以下男丁的家庭平分,16岁或以上的“上丁”们饮灯酒,并在年初四当天清洁祠堂供“灯仔”分“灯盅”所用。
今年格基村新添了9名男丁,最大的10个月,最小的刚满1个月。因此在南波刘公祠堂前,放着9个“灯盅”。13时整,“灯盅”的主家拿着铜锣站在祠堂里,背对和正对着祠堂敲响手上的铜锣,鞭炮声随之响起,村民一哄而上围住要分的“灯盅”前,开心地等候着。
格基村“分灯盅”仪式颇为出名,不少来自其他城市的人前来观看。来自广州的郑姨特意跟亲戚前来饮灯酒,她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热闹的场景。“盆菜就看得多,但是这种仪式还是第一次看,很喜庆,很特别。”(南方日报 记者/何建文 通讯员/熊燕青 李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