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张建辉
寒假来临,课外辅导机构一如既往地上演竞争大战。为此,东莞市教育局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辅导机构管理工作指引》(下称《指引》),称要规范中小学生课外辅导及幼儿早期教育辅导机构的建设,规范其办学行为。不过,对于《指引》中诸多细致的规定,教育业界人士和家长们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有点“一刀切”。其中,严禁辅导机构聘用在职教师的规定,争议颇大。有校长认为,应该允许低收入的民办学校教师,在寒暑假做兼职。民办教师吃的不是政府财政,没有退休金等福利,是不是应该放宽一点?
严控教学规模,是否违背市场规律?
背景:《指引》内容:辅导机构所在场所要按消防要求设置固定安全出口。辅导机构场室要保持良好的采光通风效果,一对一辅导室门要使用透明材料。室内间隔通道1.5米以上,通道上不能放置桌椅等杂物。各个辅导机构的总学位规模不能超过200人。
赵惠华:这是从消防安全考虑,出发点是好的,但硬性规定200人的规模,有点“一刀切”。
阮殿标:这一规定另一目的,应该是提倡小班教学。
马新民:比如开餐馆,我的菜做得好吃,顾客欢迎,我完全有权利把一个排档扩展成一个酒楼,甚至发展成为一个大酒店。同样,一家教辅机构,办多大规模,这是市场决定的,政府为什么要干预?消防安全,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监管。
陈晓峰:对这一点感觉比较费解。这只是禁止教辅机构在没有增加营业面积的基础上,额外增加学位造成安全隐患呢,还是一律禁止机构扩大规模?原来机构只是租一层楼,后来因为业务扩展,多租一层楼,就不行了吗?希望教育局能有进一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