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参加社区报爱心传递活动,在鸿福路口给市民派报

志愿者李娜娜11岁的女儿向市民派发《东莞社区》,传递爱心
今天,你感动了么?
我们,早已被感动。所以,上期《东莞社区》打破常规,用16个版规模,只讲述一个满城大爱的故事;我们还破格将这期报纸印刷了35万份,发动上千名爱心人士义务派报,希望将这份爱心传播得更深、更远。
·缘起
爱心
看到捐款名单,记者震惊了
2013年12月5日,10岁男孩叶俊星在上学路上遭遇车祸,手臂面临截肢。
学校迅速组织全校师生献爱心,募得捐款10多万元。12月30日,学校善举被媒体报道后,数以千计的市民参与到爱心接力中来,一日之内捐款多达56万元。
随后爱心接力继续,善款接近100万元,小俊星医药费全部解决。
这个故事,其实有些普通,最先我们的决定是做一个小专题。1月6日,记者程浩来到虎门东方小学。
“当学校老师拿出40多张捐款名单时,我彻底震惊了。”程浩说,听说为小俊星捐款的个人和单位有1500多个,本想核实一下,真正看到时却震惊了,根本无需怀疑1500这个数据,“校长说还有很多人没有留下名字”。
数千人爱心接力,一天内捐款56万元。
了解到更多细节后,《东莞时报》编辑中心主编黄涛也被感动了,他提出一个更大胆的设想:干脆拿出所有版做一个故事,向普通的爱心人士致敬,让东莞大爱充分释放。
读完记者稿件,编辑眼湿了
这一想法,迅速有了回应。《东莞日报》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谭军波、《东莞时报》执行副总编周志宏先后表态:《东莞社区》和《虎门新闻》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这一专题。
临时编委会还决定:这期报纸将发行35万份。这是自2008年汶川地震创造18.5万份发行高峰之后,东莞时报创造的又一历史新高。 “这一次,我们要通过媒体的力量,将他们的爱心再一次无限放大,传递给更多人,播下更多的爱心种子。”
“看完报道,我的眼框真的湿润了。”1月8日,编辑李贤锋改完记者稿件后,也感动了。他说,《东莞时报》一直致力于办温暖的报纸,选择的这个故事很普通,却很有意义。
·传递
爱心
七大公益机构,300人传递爱
“你好,请看一下《东莞社区》,了解这个爱的故事,让我们共同传递爱。”11日上午,我们发起的“爱心传递大使活动”全城启动,上千名“爱心传递大使”走上街头,免费派发当天的《东莞时报·东莞社区》,传播爱心故事。
我们的编辑、记者和发行200多人出动,参与爱的传递。但单期35万份报纸,我们还借助了社会力量参与报纸派发。很多公益机构被这个故事感动,第一时间加入了我们。
“好!我们一定尽全力发动志愿者参加。”东莞鹏星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赵凡仪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两个小时后,她告诉记者,约有20名志愿者加入。
东莞志愿者拓展总队、东莞泰诺婚姻家庭资讯服务中心、东莞天使家园公益服务中心、东莞普惠社工机构……参与公益机构迅速增至7家,短短两三个小时,发动近300名志愿者参与。
11日上午,阿英捧着一叠厚厚的报纸,在嘉湖山庄周围传递爱心。家里人一开始有点腼腆,派了几份后就习惯了。阿英是东莞志愿者拓展总队的志愿者,也是东莞红十字会、东莞环保志愿者队志愿者。听说本报征集“爱心传递大使”,她首先发动老公和儿子一起参加,随后又叫上邻居和朋友。
她说,时报不惜用35万份《东莞社区》报,讲述一个全城救助幼童的故事,非但不是小题大做,而是意义深远。“两年前,佛山小悦悦车祸后18名路人冷漠经过。两年后的今天,东莞全城爱心接力只为救助一名10岁小男孩,这说明我们的城市不缺乏爱。”
四大东莞高校,上百人接力
“虽然是期末考试,大家复习压力很大,很多学生还是主动报名了。”广东医学院大一学生李宜珊说,保守估计100多人参与。如果报名时间充裕,会有更多同学报名。
慧娟是广东医学院大二学生。11日早上7点,她就从学校搭公交,9点前赶到站点派发报纸。参加了这次活动,慧娟说对东莞的感觉有了变化,这座城市的爱心接力善举,以及志愿者的热情,让人感觉很温暖。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科技学院等东莞高校,也都发动了学生参与传递爱心活动。
多所中小学校,学生成大使
“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总校长马新民说,北师大翰林学校从小学到高中,每位学生都带了一份《东莞社区》回家,与家人阅读分享讨论。
活动也得到了宏远外国语学校校长丁立生等校长力挺。“这个社会有时候太冷漠了,忘却了很多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反思。”丁立生说,该校从小学到初中,每位学生都带一份报纸回家阅读,让家庭接受爱心教育。
光明中学、东莞中学初中部、南城阳光三小、南城阳光五小、南城阳光七小……4万多份报纸走进南城、东城、莞城、万江的校园,每位学生都带上一份回家。
“留给没有的人吧。”11日上午,莞城文化广场百佳超市门口,记者派报给欧小姐时,遭到了“拒绝”。欧小姐的孩子小郑,在南城阳光三小念三年级。周五放学,小郑带了一份《东莞社区》回家。
“这几天,我留意过,孩子反复看了不少于三遍。”欧小姐说,小郑还会提醒父母家人要看这份报纸。“我也认真看了报纸,觉得时报能够用这么大版面报道这件爱心事情,做得很好。”
欧小姐说,叶俊星小朋友才10岁,与她孩子年龄相仿,事迹有贴近性。“孩子跟我说,要拿出零花钱向叶俊星小朋友捐款。”欧小姐很赞成,细看报纸才知道捐款已经足够,未来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依然会伸出爱心之手。
·现场
爱心
“你拿什么奉献给别人,别人就会拿什么回报你”
1月11日,南城鸿福路十字路口,只要有市民停下脚步,志愿者林先生就会拿着报纸上前讲述爱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