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0位大投资人共筹的10亿元和1万名草根投资者众筹的10亿元,理论上并无差别,都由专业机构来打理
首届“赢在东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在东莞击起了一股创业讨论的热潮。这场被喻之为企业与资本“相亲会”的比赛唤醒的不仅仅是资本与项目之间的相互打量,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这场大赛给了人们对资本对创业更多的思考,同时,也激起了社会对资本市场改革的期盼。
传统的资本概念,说的是所谓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机构,投资常被视之为是富人的事,是有钱人的事,只有那些有实力的机构才能参与。做投资要有一定的门槛,要有一定的专业限制和登记规范,这不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只有专业,才能保证投资的成功率和回报率,避免资本投资效率低下。但这并不是说,资本的募集对象只能是大资本,而一般性的草根就只能站在投资的大门之外,只能丧失获得投资回报的机会,丢掉做股东或者是买原始股的权利。
具体而言,由10位大投资人共筹的10亿元和1万名草根投资者众筹的10亿元,理论上并无差别,都由专业机构来打理,但由10位大投资人共筹的投资机构会被放行,会被鼓励,而由1万名草根组成的合伙人企业却会被怀疑,甚至于连工商注册也不可能被允许。
在互联网时代,草根经济的潜力正逐渐被重视,也日益被挖掘,利用众筹和众投的模式资助了一大批草根项目,使草根创业更具底气,也更具胆气。而草根投资人也开始找到获得小资本回报的商机。
东莞是一座移民城市,创业的冲动与激情并不缺少。但创业的条件却还有待完善,其中,私募股权在法律上的规定还相对模糊,股权投资和集资的界线还不明确,信用文化及合作文化不太普及,自然,也就难以出现像可口可乐创业初期所获得的大众股权投资。
资本是有性格的,国内的一些创投更在意及时的套现,厌恶风险,所以,对于创业初始投资并不拿眼睛来细细关注一下,按照行内的说法就是,只栽树不育苗。显然,推动创业城市的形成,靠天使和风投来完成是相当不靠谱的。
真正让创业风行的力量还是来自草根的资本联合,这一点可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中获得证据。东莞大可利用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构建创业文化和初期创业资本市场,通过政府资本的引导,将草根资本集中起来做股权投资,让老百姓享受投资性收益,特别是一级市场投资收益和原始股的投资收益。东莞人很富有,但让其掏个百万千万也不容易,但一家一户掏个几万块来投资,还是有相当的能力的。
投资行为对一座城市培育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理念和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放行草根投资,也就激活了城市的创业精神,激情、冒险、合作、创新将成长为城市真实的性格特征,而这是东莞城市真正转型的一股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