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转让”新政亟待纠偏

万象   来源:经济参考网  责任编辑:天下  2014-01-13 09:07:37

  “临门一脚”时宣布“暂缓发行”的奥赛康,背后隐藏的是一笔由高发行价引发大股东巨额套现的“坑爹”账。这再度触发了博友对股市“疯狂圈钱”和“炒新”的担忧。博友质疑,“老股转让”本是IPO新政对“三高”顽疾开出的一剂药方,却为何成了大股东方便套现甚至用于利益输送的工具?

  老股巨额套现遭质疑

  在不少博友眼中,奥赛康此番上市简直就是一场赤裸裸的抢劫行为。
  博友lawn111表示:“一家每股净资产为3.4元的公司,发行价能报到72.99元,发行市盈率高达67倍,理论上讲,即便公司盈利全部现金分红,也需六七十年才能回本,明摆着是‘圈钱’。”
  博友“老玩家”怒指,“公司的总资产仅13亿元,本次募资总额40亿元,要吃下比公司体量大几倍的资金。上市公司得到的只是个零头,其余的32亿全都落到控股股东自己的腰包,对于市场来说,这是赤裸裸的抢劫行为。”
  博友“留影”说,“控股股东这次真是做梦都要笑醒了,能直接避开减持期限限制套现在高位,不仅收回以往的投入,更让未来数年的收益都‘落袋为安’,但对于股民来说,这却成了噩梦的开始。”

  IPO新政恐存“漏洞”

  更让博友错愕的是,在“老股转让”新政之下,如此荒唐的IPO居然“合法合规”。有公司和承销商叫屈,在市场打新气氛极为热情的前提下,大规模超募已经成为了大概率事件,奥赛康充其量只是充分利用了“存量发行”的IPO新政,吃足吃透政策。
  博友“巴菲刘”表示,“老股转让的制度安排原本是为了增加网下定价阶段的股票供给,抑制‘三高’,但实际运行中的表现却与这一初衷相去甚远,奥赛康本身没有错,中金公司也没有错,只能说规则出了漏洞。”
  博友“文章好”认为,“政策本意虽好,但设计考虑不周全,没有试运行,价格操作、虚高的老问题没解决,又多了大股东疯狂套现的新问题。”
  博友“金玉成”指出,“老股转让都是公司自己设置比例。在整个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这样做存在巨大风险。而且,发行价格方面,承销商可灵活处理的空间太大,承销商和上市公司联手就能决定价格,这叫伪市场化发行!”

  政策偏差亟待矫正

  这显然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尽管否认了“紧急叫停”之说,但“将对承销过程进行检查”的表态与奥赛康的“急刹车”却有着微妙的呼应。然而,“暂缓上市”毕竟只是一时之计,奥赛康后续发行到底该怎么做,监管层又如何处理这道摆在新股改革之路上的难题,才是博友最为关注的焦点。
  博友“超人”担忧,“不少公司都将涉及老股转让,如果奥赛康成功发行,可能引发其他公司效仿,都按照这种方式IPO,市场怎么受得了。”
  博友“春凤”呼吁,“相关问责机制应尽快出台。别让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成为新政‘漏洞’的埋单者。”
  对此,博友“二月的雪”建议,“对于新老股的配比,监管层还需在制度上设置比例,严格套现条件。还要对破发的回购幅度同老股转让的比例挂钩。” 
  博友“精灵”建议,“要对一级市场机构报价加强监管,不仅要让故意报高价机构承担事后责任,3个月的锁定期也应恢复。”
  博友“雷泫生”建议,“应该用美国式竞价,按价格和量分别配售,堵住基金机构的高报价和利益输送。”

  敬请关注经济参考报法人微博,参与微话题讨论,@经济参考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