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耕”跟进17名工伤工友 已有3人成功就业

公益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6-07-08 09:25:03
 
  “同耕”跟进17名工伤工友 已有3人成功就业
 
  东莞市同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旋子清晰记得,陪同工伤工友李宜海找工作的遭遇。当老板娘发现李宜海残缺的右手时,马上厉声喝道:“你的手怎么了?我们不要你这样的!”
 
  对于工伤工友来说,这样的遭遇并非个案。作为致力于为工伤工友服务的社工机构,近半年来,“同耕”一共跟进了17名工伤工友再就业,但目前仅有3人成功就业。其负责人称,目前工伤工友在赔偿方面有专门服务的律师事务所和公益机构,但对他们再就业方面的关注,基本处于空白。
 
  工伤工友自我认同度低
 
  东莞市同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去年8月在市民政局注册登记。其负责人宋刚虎介绍称,“同耕”一直致力于为工伤工友提供探访、心理康复、申请法律援助等社会服务。去年机构成立后,“同耕”平均每个月都会前往医院探访100余名工伤工友,并持续跟进为五六十名工友提供心理康复服务,帮助他们舒缓情绪、释放压力。“他们都是突然遭遇工伤,很多工厂又会推诿,家里人也不理解,导致他们心态消极、没有地方倾诉。”
 
  “虽然我们可以帮他们缓解一些情绪、压力,但没有太多实际用处,还是满足不了他们具体的生活需求。”宋刚虎称,在此过程中,工友们都谈到再就业的问题。社工还发现,现阶段,工伤工友在理赔方面有一定的政策和社会支持,还有专门服务工伤社群的律师事务所和公益机构,但在他们的社会康复和再就业方面,却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同耕”也因此决定,从今年春节开始,把服务重点放在工伤工友再就业方面。
 
  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工伤工友在受伤后容易产生“我是残疾人”、“很多事都做不了”、“出去会被笑话”、“很丢人”等想法,内心趋于自卑,自我认同度低,对未来很迷茫。“他们对再就业没有什么打算,觉得只要能找到工作就很好了,即使待遇很差。”
 
  “但不少工厂负责人在知道工友受过工伤后,都不愿意雇佣他们。”宋刚虎称,即使工友的伤对他希望从事的工作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工厂负责人也不愿意接受,或者是答应试用一段时间,最后再以不适合等理由让工友离开。
 
  工伤返乡后 基本未再就业
 
  至今,“同耕”共跟进了17名工伤工友的再就业问题。这17名工友遭遇工伤后都做了伤残鉴定,基本都在7级及以上,且办理了残疾证。7级伤残是什么概念?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 B/T 16180-2014》,七级伤残程度包括: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功能丧失。宋刚虎称,“通俗一点说,就是3根手指的近侧指关节,即靠近手掌的关节全部受伤且功能丧失。”
 
  在这17名工友中,8人继续留在东莞寻求就业机会,另有9名工友拿到赔偿后返回了老家。留下的8人中,目前只有3人找到了工作,28岁的小华(化名)就是其中一名。
 
  小华遭遇工伤后,整只左手都没有力气,手指并拢在一起,没办法正常使用。拿到十余万元工伤赔偿后,小华回了河南老家,原本想拿赔偿款在老家开一家小超市,但遭到家人的反对。在家呆了一年多,他又来到东莞找工作。很快,小华在今年5月举行的一场残疾人招聘会上应聘成功,成为一家超市的停车场收费员。
 
  相比之下,40余岁的阿生(化名)再就业之路十分艰难。3年前,阿生在一家玩具厂发生工伤,右手小手指断了,后来被工厂炒掉。目前,其诉讼工伤赔偿正在二审阶段,尚未拿到赔偿金,生活困难。此间,阿生找了3次工作。前两次,应聘单位直接拒绝了他。第三次,阿生终于成功应聘,但由于工厂嫌他做事慢、效率低,在一两个月后便将他辞退了。近段时间,阿生一直忙着孩子高考的事情。他打算去学一门技术,比如计算机,再找工作。
 
  返乡的9名工友基本都没有再就业。“一些年纪较轻的工友回老家后,别人介绍相亲,介绍的也都是一些身体有缺陷的对象。”宋刚虎说。
 
  个案
 
  工伤后妻儿离去 他曾露宿天桥底
 
  与成功再就业的少数工友相比,李宜海并没有那么幸运。他来自贵州,今年44岁。2010年,他在佛山一家工厂担任电工一职。同年9月,遭遇工伤,右手手腕肌腱断裂,头部也有所影响,后来被工厂炒掉。
 
  此后,李宜海开始治疗,并四处找工作,但在老家、珠三角都基本没有再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由于经济窘迫,他辗转多个救助站,求助上百次,甚至还住过天桥下面。2013年,李宜海跟妻子离婚,妻子带着两个孩子走了。
 
  后来,在一位老乡的提醒下,李宜海意识到,自己已走投无路,一心认定要去工伤维权。最近这两年,他一直在跟之前的工厂打官司。上个月,李宜海来到东莞找工作。“同耕”社工旋子陪同他去过两家人才市场,还去了市残联,但都没有得到就业机会。
 
  在一家人才市场找工作时,一名招聘人员得知李宜海的情况后,称可以帮他另外介绍一份工作。但被介绍单位的负责人在电话中得知李宜海遭遇过工伤后,连面都没见,马上就回绝了。
 
  当天回去的路上,旋子和李宜海路过一家店面,上面贴着招聘启事,李宜海便想去尝试一下。简单交流后,老板娘让李宜海留下联系方式,李宜海便伸出左手写电话号码,老板娘觉得奇怪,很快就看到他残缺的右手,便立马提高音调、厉声说道:“你的手怎么了?我们不要你这样的!”语气之凶、语速之急,甚至吓到了旋子。李宜海只好默默地放下了笔,转身离去。几年来,由于没有上班,李宜海已向亲戚朋友借了三四万元债务。眼下,他正在一边处理工伤赔偿事宜,一边继续找工作。
 
  难题
 
  政策落实难培训就业不足
 
  “对于拿到残疾证的工伤工友来说,无论是选择继续留在外面打工还是返乡,都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同耕”社工旋子表示,比如,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政府和社会举办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对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小额信贷等扶持”等等。
 
  “但是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政策其实是很难落实的。”旋子称,一是工伤工友难以在年龄、工作经验、工作技能等方面达到企业的要求,而社会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也比较有限;二是返乡的工友难以得到实际的创业支持,工友也缺乏在创业方面的培训;三是政府和社会举办的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不足,无法满足残疾人的就业需求。
 
  建议
 
  增加职业培训召开专场招聘会
 
  “工伤致残与由于其他原因而导致残疾的人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工友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受伤致残的。”旋子表示,但大家在陪同工友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除了残联外,一般的人才招聘市场或中介基本都不会有针对残疾人的招聘服务,更别说工伤群体了。“而没能评到残疾证的工伤工友在再就业方面更是享受不到什么政策优惠,他们处在一种更为尴尬的位置。”她建议,应增加针对工伤工友的职业培训,并召开专场招聘会,为这个群体提供就业机会。
 
  同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宋刚虎则呼吁,希望针对工伤群体再就业出台专门的法律条文和政策,而不只是参照残疾人就业相关的政策。同时,企业能为工伤者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和平等的就业机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工会及社会组织能关注和重视工伤工友再就业的议题,填补社会服务的空白。“另外,社会大众也应看到工伤工友们默默为社会发展建设做出的贡献,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支持。”(来源:南方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