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莞城街道办主任陈慧贞。记者 陈奕启 摄
陈慧贞 人物专访
在东莞32个镇街的党政一把手中,除了洪梅镇党委书记吴淑萍,陈慧贞是另一名女性官员。2011年,两委换届,陈慧贞出任莞城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从团市委转到莞城工作两年,昨日接受记者采访,陈慧贞坦言:莞城面临的发展瓶颈是其最大的压力。最让其担忧的则是老城区民宅建筑等安全隐患问题,2013年“1025”大火发生时,她凌晨一点半从床上爬了起来,第一次实践纸上的应急预案。
今年两会,有人大代表批评莞城排涝不力,陈慧贞还遭到市长袁宝成点名。不过,重提此事,她却回应:“莞城的市民已经很宽容,雨水一来,内涝就成了家常便饭。我每次上门走访,却还没有市民指着我鼻子骂。”
记者:今年两会,莞城代表团都在谈老莞城的经济发展瓶颈,你会不会有压力?
陈慧贞:这确实是我到莞城后最大的压力。莞城的空间很小,只有一个园区,日资企业就是莞城经济最重要的支柱,都是汽配企业。比如,一个京滨,一年贡献的税收过亿。之前,东莞市领导为加强招商引资,还专门带队到日本拜访了这个企业,对方确实有增资扩产的意向。不过,一系列事件接连发生,对莞城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日本汽车的销量下挫,莞城大量汽配企业的订单都在削减。希望接下来莞城能通过转型升级发展起来。2013年,我们就在积极引入万科总部、创意产业园等项目。
记者:有人大代表就提议,莞城要通过打历史文化牌来崛起。比如,大家最关心的振华路有什么新的进展?
陈慧贞:我第一天到莞城上班,去的就是振华路。振华路一带,主要是民众对拆迁赔偿的期待较高,我们正在做整体规划。
可以说,如果要发展文化,比如做出万江下坝坊的项目,莞城是最有优势的。东莞提出新的一年要筹措“三个创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今年主抓的重点。我发现,用文化来带动莞城的创意产业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比如,除了莞城美术馆,我们还有民办美术馆21空间,最近就很受欢迎。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如果政府能给予扶持,就能有很好的发展。
记者:那天两会讨论,市长袁宝成也明确,已经给莞城的排涝工程下了“死任务”,各项工程什么时候会完工?
陈慧贞:我们会加强整改,最快2014年夏季,就能整改完成。另外,东纵路天虹商场附近,市里和莞城一起出资了2个多亿改造,改造完工后,罗莎路一带的内涝问题也将改善。
不过,有一点必须跟莞城的市民解释一下,这些排水设施也可以修,但整改后,市桥河的水浸并不是马上就解决了,只能改善。因为要彻底治理这里的内涝问题,可能需要对周遭整个区域进行拆迁改造,这将是很大的工程,非常耗时。
记者:到莞城街道办工作已经2年了,和此前团市委的工作有很大的不同,适应吗?
陈慧贞:各方面工作都在配合市委市政府的整体部署来做。我最担忧的还是老莞城的安全隐患。2013年10月25日的大火发生时,我凌晨1点多从床上爬了起来。以前在团市委工作,从来不会遇到这些紧急事故,各种应急预案就是在纸上看到,这是第一次实践,消防、安监都调动了起来,一切还是顺利完成了,我们后来也加强预防,老莞城的独居老人和贫困户家里老化的电线都重新铺设过,避免这种事故再发生。
不过,在莞城工作,压力没有在农村基层做的大。还是要感谢莞城的市民很宽容,素质很高,对我们各方面的工作都很配合。比如,雨水一来,内涝就成了家常便饭。我每次上门走访,却还没有市民指着我鼻子骂。
东莞提出新的一年要筹措“三个创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今年主抓的重点,就是莞城发展的机遇。莞城有2个历史街区,全市90几个历史建筑名录中,莞城就有50个。我们可以好好盘点家产,做出自己的特色。
——— 莞城街道办主任陈慧贞
(记者陈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