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行政体制藩篱 再立改革新功

万象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天下  2014-01-11 12:20:54

  扩权强镇后,市民可以直接在属地镇办理相关事项,方便快捷,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办事时间大大缩短。

  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东莞在独创的市直管镇扁平化行政架构基础上,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大胆向各镇(街)简政放权,形成高效、精简的行政体制,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在过往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东莞在独创的市直管镇扁平化行政架构基础上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大胆向各镇(街)简政放权,形成高效、精简的行政体制,造就经济发展奇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东莞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代表的新一轮行政改革已迈开步伐,一直敢为天下先的东莞人,将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敢涉险滩,敢啃硬骨头,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高水平崛起。

  村长招商比局长管用的年代

  年均20%以上增速,城镇化水平接近90%,用20多年的时间走完其他地区用200年才能走完的发展道路,每当回忆起这段峥嵘岁月,已退居二线的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东莞市委原书记李近维至今仍心潮澎湃,总会感叹当初自己坚持实行市直管镇的行政架构体制没有给东莞选错路。

  1988年,东莞正式升格为地级市,结束此前1000多年县级建制的历史,但跻身地级市的东莞并没有如其他城市般设置县一级政府,而是开创性地建立起地级市直管镇的行政架构(俗称“直筒子市”)。

  对于这一在当时看来有点超前的创举,主要操刀者李近维坦言都是形势所逼。改革开放初期,东莞的工业化城市化底子薄、基础差,急需尽快完成原始积累,但争取招商引资时又面临周边兄弟城市的竞争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安置等挑战,必须探索出一套合适的行政机制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在李近维看来,市直管镇精简了县一级行政机构,一方面意味着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行政命令传达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减轻纳税人负担,将省下来的钱用于后续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谓一举多得,十分适合东莞的实际。

  市直管镇究竟给当时正在谋求尽快发展的东莞带来哪些具体影响?东莞市政协原主席袁李松所举的例子或许可以略窥一二。据当时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全国由财政供给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4500多万人,平均28人供养一个,广东省为26人供养1个,而东莞为68人供养1个。如果计入外来常住人口则东莞官民比例更低。此外,二十世纪80年代初,东莞已将招商引资等资源争夺的主力战场下放到乡镇与村(社区)。人们在实践中慢慢发现,此举能够同时帮助解决包括土地、劳动力、厂房等多种投资要素,基层的镇长、村长出去招商比市里的局长、处长出去招商效果要好得多。

  “要让这一路径得以延续,调动基层镇村参与经济建设、深挖发展潜力的积极性和热情,就必须配套相应的权力机制给予保障。”李近维说,在这一治理理念下,市直管镇的扁平化行政架构让基层镇(街)相比其他同级别地区获得更多自由处理权成为可能。

  一名基层镇街干部告诉记者,由于有了财权和事权的自主性,当时为了鼓励更多人参与招商引资,部分镇街给村干部开出高出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薪酬,并建立起相应奖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民招商的兴旺局面。

  扩权强镇促进城市升级

  任何政策都有其时代性和阶段性。随着东莞在过往20多年经历高速列车般的快速发展,市直管镇这一扁平化的行政架构容易出现各自为政、资源分散等弊端在实践中开始暴露,全面深化改革这一行政服务体制在官方和民间已形成共识。

1,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