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打通高原运输瓶颈 昔日封闭地区成“价值洼地”
2006年7月1日,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创造了人类铁路史上的又一奇迹,被誉为“天路”。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遥远”,天南海北的人们可以“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美丽的布达拉”。
“青藏铁路通车后,相对廉价、快速、便捷的运输条件,提高了青藏高原特色商品和优势产业的市场价格竞争力,沿线地区资源转换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沿线城市发展和资源富集区的开发进展得非常快。”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产业发展部副科长邹雄说。
“美丽的西藏,遥远的天堂”是一句歌词,也是过去对西藏的描述。西藏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廖贻东说,青藏铁路打通了高原运输瓶颈,从根本上改变了青藏两省区的投资环境,昔日的封闭地区正在成为企业逐财生利的“价值洼地”。
经济发展加快了,企业规模做大了,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有意识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民营企业。据西藏自治区证监局统计,全区现有13家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食饮品制造、旅游、制药、矿产开发等行业,总市值为1423亿元,远远超过2015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
十年来,青藏铁路公司累计运送旅客1.15亿人次,运送货物4.48亿吨,拉动青藏两省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奔跑”,并带动了旅游、餐饮、住宿、休闲、零售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数据是枯燥的,却最有说服力:2005年至2015年,西藏GDP由248.8亿元增长到1026.39亿元,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是通车前的4倍;青海省GDP由641.05亿元增长到2417.05亿元,是青藏铁路通车前的近4倍。
西藏自治区铁路办主任付玉寿说,10年来,青藏两省区“铁路经济”呈现“井喷式”增长,青藏铁路已经成为“世界第三极”经济发展的重要骨架。
从拉萨雄伟的布达拉宫、哲蚌寺,到喜马拉雅山区雄奇壮丽的雅鲁藏布江“U形大拐弯”,眼下雪域高原进入全年最美季节,商贸繁荣、游人如织、处处祥和。
十年来,青藏铁路这条“钢铁天路”带动了青、藏两省区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一条以青藏铁路为中轴线的“青藏铁路旅游带”逐步形成规模。
2006年春天,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小庄村村民席玉秀听说铁路要开通,赶紧着手,凭着一张桌子、一锅土豆、一盘“狗浇尿”饼子和一盘酸菜炒粉条,就办起了“农家乐”。青藏铁路开通后,沿线旅游人气“旺”起来,席玉秀的土族“农家乐”的生意也一年比一年“火”。她告诉记者:“一年中,光旅游旺季几个月挣个七八万块钱都没问题。”
与此同时,藏族的唐卡、泥塑,土族的盘绣,撒拉族的刺绣,这些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青藏高原传统民族工艺和产品,随着铁路的开通也走下高原、走向全国。昆仑玉、藏饰、藏药、牛肉干、酸奶等特色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内地消费者的青睐。
如今,这条神奇的“天路”还在不断延伸中。2014年8月,拉萨至日喀则的“拉日铁路”通车运营;“拉林铁路”(拉萨至林芝),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川藏铁路列为重点项目,这意味着川藏铁路建设提上日程。川藏铁路建成后,成都至拉萨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48小时,缩短至13小时左右。
“青藏铁路的未来远不止这些。”青藏铁路公司总工程师张建忠介绍,西藏铁路网在“十三五”期间还将有更大突破,预计“十三五”期间,青藏两省区铁路将形成“东接成昆、南连西藏、西达新疆、北上敦煌”的枢纽型路网结构。
“青藏铁路不断延伸的铁路网将为西藏带来全新的运输格局,尤其是拉林铁路通车后,西藏铁路网将实现从‘内燃时代’向‘电气化时代’的大跨越,将使青藏高原向东融入‘成渝经济带’,向北构建‘陕甘青藏经济带’,届时雪域高原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张建忠说。
火车飞驰,群山开颜。伴着列车汽笛声,青藏高原各族儿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梦想”的实现!(记者 杨三军 张涛 王军)(来源: 经济参考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