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雨过后的东莞台商大厦被云雾缭绕。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意提到今年将加强气象预警。今年将争取提前40分钟发出暴雨预警信息,提前20分钟发出雷雨大风预警信息。同时改版升级东莞市气象公众网,提供更加精细化的预报和预警信息,新增加9个安全气象社区,适时组织运营商实施全网短信发布预警。
对此,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表示欢迎,但是也希望预警能够更及时、详细,天气信息的预报方式能够更生活化,比如不要只是说PM2.5是多少,而应该提醒市民是否适合参加晨练或者是出门等等。
东莞市气象台台长黄锋则表示,东莞对很多气象灾害的预警准确率已经达到100%,并希望市民主动了解气象信息,“气象部门、政府、市民等共同形成合力,才能将气象预警做好。”
新变化:暴雨提前40分钟预警
东莞市气象台台长黄锋说,东莞之所以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讲到气象预警相关的内容,也是与东莞去年的“3·20”等特殊天气状况有关。“除了报告中提到的提前发布暴雨、雷雨大风等的预警外,具体实施中还有雾霾、台风等的预警要求。”
很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看到有关内容后,对于今年将争取暴雨、雷雨大风提前40分钟、20分钟的预警时间很关注。对此,黄锋解释说,暴雨提前40分钟预警,雷雨大风提前20分钟预警,这样的时间确定是根据东莞气象台的监测能力和具体情况来确定的。“雷雨大风天气往往是局部的强对流天气,所以时间要再提前目前难度较大。”不过黄锋说,到2015年,他们的预期目标是,雷雨大风提前30分钟预警。黄锋还强调说,这里的提前40分钟和提前20分钟只是一个平均值,是统计了东莞市气象台最近两年相关预报的数据得出的。
目标是每25平方公里覆盖一个监测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目标中还特别提到要改版升级东莞市气象公众网,提供更加精细化的预报和预警信息。对此黄锋解读说,新的东莞市气象公众网将加强监测数据的实时发布和预报内容的精细化发布,并添加科普知识。“另外我们在考虑要不要搞一个英文版的网页。”
在精细化方面,黄锋说,以后东莞的努力目标是,在东莞的任何一个具体的地点、任何时间点都可以获得当地当时的气象预报信息。“计划目标是每25平方公里覆盖一个监测点,只要市民报一个地点,都能获得该地的天气状况。”
另外,对于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方面,黄锋说,东莞在冷空气入侵、暴雨、冰雹等天气的预报方面,准确率都已经达到100%,但在雷雨大风天气的预报上还未达到100%。
“即使预警到了,但是如果降水比较大,也是束手无策。”
——市人大代表,莞城市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尹锦培
市长回应:下死命令整治内涝
此次政府工作目标也是主要强调灾害天气的预警。但是预警以后对强降水的防范如何?市人大代表,莞城市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尹锦培道出了市区防范暴雨等强降水的一个痛处——城市内涝。尹锦培说,莞城多低洼地,在整体设计、排水设施等方面又都有不足,导致莞城的内涝很多。“即使预警到了,但是如果降水比较大,也是束手无策。”
尹锦培尤其强调,如果是凌晨发生强降水和内涝,更是难以应对。“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大都不是住在社区,一旦发生内涝,很多路都被堵死了,工作人员没法进入。”当袁宝成到莞城代表团参加小组讨论时,尹锦培还专门向市长反映莞城的城市内涝问题严重。
对此,袁宝成表示,尹锦培所提到的该处城市内涝,他亲自去和水务局局长、莞城区区长看过。“如果今年还发生比去年更严重的问题,我会唯他们两个是问,今天必须下死命令,莞城和水务局一起做好。”袁宝成说,该处内涝设计上有问题,还有就是设备也坏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导致当时内涝严重。
政协委员谈天气预警
卫三芳:政府做好了预警市民才能应对极端天气
对于加强气象预警机制,市政协委员卫三芳表示强烈赞成,“日常生活中,政府有义务向市民做到气象预警,市民才能及时应对极端天气”。卫三芳家住在天虹广场旁边的小区,小区前的马路逢暴雨必涝。“经常半夜保安挨个敲住户房门,让我们连夜把车开出去,不然第二天车就开不出去了”。卫三芳说,看到袁宝成市长强调天气预警、治涝等工作,非常高兴,希望政府今年能做好天气预警,尤其是把内涝治好。
林海川:要加强市民应急自救互救知识
市政协委员林海川则认为:“对于自然灾害我们基本的互救和自救知识严重缺乏。”
因此,林海川建议,针对暴雨、台风等常见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由市文化部门统筹,镇(街)文化部门配合,有计划地在全市各个公益讲堂定期举办应急自救互救知识公益培训讲座,普及应急自救互救知识。同时,在校园普及应急知识、进行模拟演练等。另外,还应该开展社区应急知识公益培训讲座,提高市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张亚清:气象预警不要太专业要生活化
市政协委员张亚清则更关注气象局对雾霾的预警,“水可以一天不喝、饭可以一天不吃,但是空气我们每天都要呼吸,应该加强在这方面的预警。”张亚清建议,在雾霾天气预警的时候,应该预警得更加具体,不要只是说当天的PM2.5是多少,有无雾霾,这样太专业。“比如,今天哪个时间段、哪个地区有雾霾,不适合锻炼还是需要戴口罩等,这些都会更生活化。”
回顾:去年多次灾害性天气创纪录
回望东莞2013,有一件事必定是绕不过的,那就是去年的“3·20”灾害天气。当时,东莞遭受了历史以来最强龙卷风的突然袭击,造成9人死亡、近272人受伤的惨痛后果。
另外,去年东莞还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强龙卷风;台风“尤特”携西南季风带来2008年以来最强降水;由于降水偏多,东莞去年度过了16年中“最凉爽”的7月;去年12月出现56年来最强12月暴雨。东莞市气象局也表示,去年东莞气象灾害损失较重。
如何提前做好预警是做好应对灾害性天气的重要一环。但市民却大多表示对预警信号并不甚了解。
2013年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1.“3·20”超强龙卷冰雹创纪录
2.“8·15”龙卷袭击西部镇街
3.3月28日,全市出现大雨到暴雨
4.台风“尤特”携西南季风带来2008年以来最强降水
5.初秋干燥森林火险持续35天
6.去年12月出现56年来最强12月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