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推动东莞从旅游客源地向目的地转变

万象   来源:东莞日报  责任编辑:天下  2014-01-09 16:54:05

  东莞可用大型文化事件营销城市

  今年“两会”,文化名城建设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有人认为,要改变东莞“文化沙漠”的印象,东莞可制定和落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整合提升虎门销烟遗址、南社和塘尾古村落等旅游资源,推动东莞从旅游客源地向目的地转变,让世界各地不仅认可东莞的经济发展,也被东莞的文化历史所吸引。

  对此,市长袁宝成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实施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如何推进东莞文化名城建设?代表委员们纷纷“支招”,亮观点,谈想法,为东莞城市品牌建设、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加强民俗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文明城市东莞已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文明程度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市第8名,成绩斐然。但有政协委员指出,东莞地域文化底蕴仍有所欠缺、文化特色不明显,市民文化氛围不浓烈,与广深等周边城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对此,市政协委员刘蕾提交了《关于发展文化旅游,促进东莞城市形象优化的建议》。她认为,如何建立城市的文化特色与认同,进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刘蕾建议,东莞可以大型文化事件为重点推动旅游业发展、城市营销。建议东莞高度重视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争取将某一两项大型文化活动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品牌活动;进一步推动博物馆的发展,使东莞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博物馆之城”;并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和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市人大代表、虎门镇委书记叶孔新表示,虎门既是中国近代历史开篇地、民族复兴之路起点,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珠三角工商业重地,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曾被评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最具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因而,虎门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近代史文化旅游品牌”项目有独特的优势。叶孔新希望东莞能进一步整合虎门销烟池景区、威远文化生态旅游岛、沙角炮台景区共25.14平方公里的文化旅游资源,将其打造成近代史文化旅游品牌,力争成为享誉全国的近代史文化旅游项目,成为展示东莞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调动民间力量发展东莞文化产业

  针对代表委员们热议“文化名城建设”,7日在横沥镇代表团分组讨论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表示,将围绕改革攻坚、项目攻坚、效能攻坚,深化改革创新,突出重点创建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要调动民间力量,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据介绍,文化产业包括电影放映,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艺术培训服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产业、印刷复制、广告服务业、文化软件服务业、建筑设计服务业、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和销售业、会展服务业、文化用品的生产销售业等。

  对此,潘新潮表示,总体感觉社会上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还不到位。他指出,东莞要推进转型升级,就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他建议,要加强调研摸底,把重点的文化企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摸清楚;要加强文化产业培训指导、统计管理、政策扶持等工作;还要加强培育和引进。鼓励现有的文化企业、园区做大做强,引进人才、创意。接下来,将组织市有关方面到广州、深圳,跟重点的文化企业对接,引进到东莞来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横沥镇就有不错的做法,近几年横沥将模具展与牛墟文化节合在一起办,使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希望接下来各镇街、部门更多调动民间力量,加快发展民办博物馆、民办文艺团队、民办文艺展览等。”潘新潮说,新的一年,东莞将继续传达上级精神,加大文化产业的引导和培训,使其更规范、更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记者吕晓敢)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