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宝成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

昨日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在会议大厦开幕。图片均由东莞时报记者 陈栋 谢匡时 摄
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感,尽最大努力让群众走在路上不担心被抢包,住在家里不担心被盗窃,睡在床上不担心有火灾。
政府将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市民望得见蓝天白云、看得见青山绿水、呼吸到清新空气。
——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
昨日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大会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主持,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大会应出席代表443名,实到代表426名,超过应到代表三分之二,符合召开大会的法定人数。
“聚力改革攻坚、项目攻坚、效能攻坚,力争稳步迈过‘爬坡越坎’的阶段,顺利突破转型升级的‘拐点’。”
昨日,袁宝成向大会作了《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吹响了东莞转型升级“改革攻坚”的嘹亮号角,再创“新东莞奇迹”。
站在转型升级“拐点”处的东莞,应如何再创“新东莞奇迹”?报告从七个方面做出回答:向改革要动力要红利,增创高水平崛起新优势;大力扶持实体经济,打造东莞制造升级版;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开启产业地区布局新篇章;加速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燃点经济发展新引擎;实施扩容提质工程,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积极构筑幸福保障网;加强自身建设,打造透明政府、回应政府和公信政府。
“改革”一词在报告中出现49次
记者发现,在今年的《报告》中,“改革”一词共出现了49次。《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莞版改革”的行动纲领,总计近1200字,占据《报告》十分之一的篇幅。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报告》指出,已经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东莞,只有再立潮头,在中央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增强主动改革、自我革命的勇气,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激发更加蓬勃的内生动力和改革红利,才能继续在全国城市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再创“新东莞奇迹”。
在这背后,是东莞即将向开放水平、政府治理能力、城乡土地生态利用、户籍制度、公交体制和医药卫生领域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改革,具有浓厚的“东莞味”。
“这说明,东莞市政府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要啃硬骨头了。”知名经济学家、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解读背后的深意说。
而改革能否成功,将直接关系到东莞转型升级拐点能否突破。林江建议,东莞的改革还必须和“开放”紧密连接。他所指的开放,不仅包括出口,还包括与港澳台地区、东南亚等国家之间进行包括经济技术合作,拉动内需的招商引资。
东莞将在民生投入上继续发力
“今年的报告,语言特别接地气。”市民肖小姐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今年的《报告》被认为是一份“老百姓都能看得懂”的报告。
《报告》让人很暖心。袁宝成说,政府将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市民望得见蓝天白云、看得见青山绿水、呼吸到清新空气。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让群众走在路上不担心被抢包,住在家里不担心被盗窃,睡在床上不担心有火灾。”袁宝成公开许诺,为了提升群众安全感会加把劲。
东莞今年在民生投入力度将会更大。记者发现,在报告中,“民生”一词出现了18次之多。“平安东莞”成为首要任务,同时《报告》指出,要认真解决垃圾处理、城市内涝、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还要全面发展文教体卫等各项事业。
杜绝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
今年,政府债务控制再次进入《报告》。
《报告》指出,去年东莞村组两级经营纯收入增长10.6%,资产负债率降至19.3%,降幅为近十年最大。不过,东莞依然得量入为出、量力而为、精打细算。杜绝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严控新增或续借政府性债务。
过去那种光顾面子,不顾里子的行为要不得。袁宝成强调,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行锦上添花之举”;要合理厘清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市、镇分摊责任;禁止市直部门自行要求镇街增加人员和投入。
特别是,“实行镇街债务风险等级分类管理,重点监控类镇街原则上每年在本级税收分成新增部分至少提取1/3建立偿债准备金。”袁宝成说,凡有银信借款的村,在每年积累或土地转让收益中提留一定比例用于还债。
其实,这只是东莞打造“透明政府、回应政府和公信政府”的一个方面。《报告》明确,一定要“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让市民的诉求有人听,有回应,有记过,有反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