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宝成在作政府工作报告。
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昨日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语言朴素、内容亲民。
报告精彩语录:
凡是其他城市能做到的,东莞一定要做到;其他城市比东莞快的,东莞力争通过改革做得更快一点。
实施综合治水、土壤治理、植树造林等行动,重现香飘四季、鱼翔浅底的水乡田园风光。
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感,尽最大努力尽可能让群众走在路上不担心被抢包,住在家里不担心被盗窃,睡在床上不担心有火灾。
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让市民的诉求有人听、有回应、有结果、有反馈。
不能光顾面子,不顾里子,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行锦上添花之举。
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上网一看,一目了然;键盘一按,事情办完’,真正做到少跑路就能办好事、不求人就能办成事。
让群众走在路上不担心被抢包、不能光顾面子不顾里子、让市民诉求有人听、让群众不求人就能办成事……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大白话“跃然”政府工作报告之中,群众印象中“板着面孔”的报告显得朴素又暖心。
昨日,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市长袁宝成代表市政府向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在过去的一年里,东莞实现了经济提速与转型加速,经济增速9.7%,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
文风更朴素:
报告出现许多“大白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去年的简洁文风,仅用了24页、不到15000字的篇幅。与去年相比,今年的报告文风更加朴素亲民,使用了很多生活中的大白话来呈现,明显少了晦涩难懂的数据。
比如,在谈到“平安东莞”问题时,报告使用了“尽可能让群众走在路上不担心被抢包,住在家里不担心被盗窃,睡在床上不担心有火灾”的表述,没有使用过多的数据,让市民能读得清楚明白。
尽管工作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谈经济发展以及各项指标任务,却更多地体现了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更加凸显了“人”的因素。记者梳理发现,报告中涉及群众、市民的词汇近30多处,出现频率高于去年的11处。
袁宝成在谈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称,要确保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在谈到打造透明政府问题时表示,畅通利益诉求渠道,“让市民的诉求有人听、有回应、有结果、有反馈”。
低调谈成绩:
仅用1/3篇幅谈成绩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亮点就是少谈成绩多说工作,特别是在谈成绩时显得很“低调”。记者梳理发现,在24页的报告中,去年成绩部分仅用了8页,其余16页都用于“2014年工作安排”。
袁宝成说,过去的一年东莞实现了经济提速和转型加速,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500亿元,增长9.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为“十二五”以来年度最高增速。在重大项目方面,新引进中集集团、世纪互联等重大项目65宗,总投资达到927亿元。
此外,东莞去年撤并72.7%的考核检查评比表彰活动,压减47%的节庆、论坛、展会活动,整改庸懒散奢问题4371个。
重点谈改革:
力争迈过“爬坡越坎”阶段
记者了解到,改革是贯穿今年东莞发展的一条主线。袁宝成在报告中提出,今年东莞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改革攻坚”,力争迈过“爬坡越坎”的阶段,顺利突破转型升级的“拐点”。
今年的报告处处透露着改革的决心,袁宝成表示,已经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东莞,只有再立潮头,在中央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增强主动改革、自我革命的勇气,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激发更加蓬勃的内生动力和改革红利,才能继续在全国城市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再创“新东莞奇迹”。
焦点关注
关键词1:GDP
2014年,东莞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人均生产总值增长7.8%。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5%。此外,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要增长8%。
关键词2:改进作风
报告提出,今年东莞将对单纯的办公用房一律停止审批,同时严格控制预算单位一般性的预算,2014年预算取消预算单位机动经费和公职人员轮训经费,单位一般性支出统一压减5%。在信息公开方面,今年上半年将完成部门预算和“三公”预算公开工作。
关键词3:公交体制改革
报告提出,今年东莞将推进公交体制改革,组建公共交通管理公司,将市区、跨镇公交和水乡5镇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改革。
关键词4:医疗体制改革
报告提出,今年东莞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础上,鼓励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此外,还将推进医药分开,试点公立医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工作,同时完成镇街公立医院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剥离工作。
关键词5:气象预警
报告提出,今年东莞将争取提前40分钟发出暴雨预警信息,提前20分钟发出雷雨大风预警信息。同时改版升级东莞市气象公众网,提供更加精细化的预报和预警信息,新增加9个安全气象社区,适时组织运营商实施全网短信发布预警。
(记者唐红杰、黄江洁、关旭东、李雨白、代希奎、吴城华、陈臣、龙成柳、彭筱璐、姜璐、刘文彬、王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