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斌华 东莞时报记者 谢匡时 摄

■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等项目相继签约、建设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本报资料图 郑琳东 摄
昨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东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正式出炉。报告提出今年的GDP增长预期为9%,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等5项发展指标……针对这些关键指标的制定,以及报告中备受关注的东莞经济形势判断、重大项目建设、放开社会投资限制等话题,市发改局局长朱斌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一做出了解读。
关键词:GDP增速 2013年GDP增长9.7%来之不易
报告摘要:经济增速为近3年最快。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500亿元,增长9.7%,超过年度目标2.7个百分点,实现连续7个季度加快增长。
报告解读:2013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很多因素的综合体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市委市政府2011年至2013年连续狠抓“三重建设”,“三重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后劲,成效在2013年展现出来,有力带动了东莞的经济增长。
拟定9%的GDP增速目标比较合适
报告摘要: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将延续缓慢增长态势,从全国全省看,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从全市看,增长动力有望得到加强,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困难较多。
报告解读:2014年的GDP增长预期为9%,明显高于去年7%的预期目标,略低于去年9.7%的实际经济增速。之所以低于去年实际增速,是因为2014年的经济形势还不是很明朗,包括国际市场疲软、欧债危机影响等因素依然存在,国内市场的整体形势也不是特别乐观。而东莞自身仍然面临着资源环境制约这个最大的发展瓶颈,土地越来越少,环境要求越来越严,省里对地方政府节能减排降耗要求也很高,在项目选择上要慎之又慎。同时,由于东莞持续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激活经济后劲,投资吸引力越来越强,加上广州深圳的产业移出效应,我们对未来投资拉动保持乐观。在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后,提出9%的GDP增速较为合适,但要实现还得多方努力,“使点劲儿跳起来摘桃子”。
关键词:重大项目
对每个重大项目进行细致跟踪
报告摘要:全市重大建设项目达142个,总投资达2250亿。市属重大项目完成投资约310亿元,47个省市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投资约184亿元。
报告解读:按照最初计划,2013年东莞重大项目投资目标为200多亿元,但是我们超额完成了任务,超过了310亿元。这有赖于强有力的措施,比如对每个重大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跟踪,对项目的每个环节都实施监控,一些项目相关部门甚至做到了每周现场督促,另外各级政府一把手重视,主动承担对项目进度的督促工作,帮助工程滞后的项目解决实际难题,也是推动去年重大项目投资超额完成任务的原因。
重大项目建设也成为了一些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比如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项目,将让东莞的高端装备技术产业提速,进而带动相对落后的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水乡片区相关重大项目的建设,让该片区的发展找到支撑点。
关键词:放宽投资领域
备案制放宽投资领域激活社会投资
报告摘要: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与资金参与公共建设,促进民间投资进入交通、能源、城建、社会事业等涉及公共资源开发利用的领域。
报告解读:放宽投资领域,市发改局是落实部门。市发改局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已经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放开部分投资限制,将原来针对社会投资的审批制、核准制进行了取消,一律改为了备案制。在备案制之下,政府不再作为投资项目的审批和核准方出现,而是作为投资项目的服务者出现,社会资本投资只需到相关部门备案即可。
备案制的效果显著。比如说,有一个珠宝城项目,投资方以前会担心在发改局难以立项,而现在放宽投资领域之后,只要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和启动资金证明,即可领到备案证。政府放宽投资领域,无疑会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的活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