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协委员、市第一人民法院院长陈斯在分组讨论中发言(记者 谢匡时 陈帆 赵浛锐 李梦颖 摄)
“法院案多人少”、“基层法官压力大”、“法院待遇差难晋升”,这些声音已不新鲜,这些声音的背后,是大量法官流失辞职。
针对这一现象,市政协委员、市第一人民法院院长陈斯在市两会上交出了《加强法官职业保障 防止人才流失》的提案。
提升法院干部职级配备规格、对审判专家予以政策倾斜、对法官培训休假等给予特别规定、建立法官职级晋升的常态化机制,提案从四方面建言,如何留住人才稳定法院队伍。
有法官一年办案1200多件
1月1日元旦当晚,南京的一位执行庭法官拨打110,喊了一声“救命”后,突发脑溢血不省人事,至今仍未苏醒。事发前,他工作至凌晨4点,已连续多天只睡三四小时。
“法院案多人少、基层法官压力大”的声音已不新鲜。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高院院长郑鄂在去年的两会上表示,近五年,广东全省各级法院调离或辞职的法官人数超过1600名;一线法官年人均结案约120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
而在东莞,作为全国案件量最大的基层法院之一,市第一人民法院的法官平均每人每年办案300多件;办案量最大的一位执行庭法官,达到1200多件。
此外,职业晋升空间有限、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司法公信力下降导致的法官尊荣感的缺失,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法官流失。
市政协委员、市第一人民法院院长陈斯介绍,2009年至2013年,市第一人民法院新招录公务员干警90人,调入公务员16人,流失公务员干警24人,新进人员与流失人员的比例为4.42:1。
针对这一现象,陈斯于今年的市两会上提案《加强法官职业保障 防止人才流失》。
对审判专家“厚其俸禄”
提案中分析,案多人少,加上社会矛盾复杂化导致了判案难度增加,法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
此外,法官准入门槛高、素质要求强、执业要求严,这种投入与偏低的物质收入、有限的晋升空间是不成正比的,这使职业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此外,司法公信力较低的环境,长期接触社会阴暗面,还要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任务考核和责任监督。
对此,提案提出四项建议:
一是提升法院干部职级配备规格,改善基层法官职业前景的困扰,提升职业尊荣感和吸引力。
二是对审判专家予以政策倾斜。对于部分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专家型法官要加强经济待遇、职级配套保障,可参考享受我市的拔尖人才相关政策,通过“隆其地位,厚其俸禄”,以引导法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三是对法官培训、休假等给予特别规定。根据司法职业特点,法官需要不断参加素能培训,提升纠纷化解能力,以适应审判实践变化及社会发展,然而目前的财政纪律对业务培训采取了一刀切,将其与普通公务员一样看待。休息保障方面亦是如此。法官的工作性质、面临职业压力需要社会对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四是建立法官职级晋升的常态化机制。坚持推进法官职业的去行政化,遵循司法规律为法官成长设置晋升条件。如对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工作业绩好、年度考核合格以上、无一票否决情况出现的法官,定期晋升职级,提高法官的职业保障水平,保持法院队伍的稳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