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在北京的打工者,如果有人问起我的中国梦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希望能够在北京有一间书房。
其实书房这个梦想,我刚出生的时候,父亲就帮我实现了。因为父亲爱读书,所以在我出生那年,作为大队会计的父亲,就把家里的一间房子做成了书房。听奶奶说,这个书房建成时,镇党委书记还在村支书的陪同下,来我家参观过呐。因为父亲会写毛笔字,所以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里很多人就来找我爸写对联,就顺便参观我家的书房,而我更是从小就在父亲的书房里玩,可以说我是在书香的沐浴下长大的。长大以后,尽管我来到北京打工,可是我从来都没有改变读书的习惯,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买上一两本书,然后在出租屋里,认真地阅读。这种习惯一直陪伴我到现在,我觉得,我之所以会在工作之余,有了写作的爱好,大概也是受了父亲书房的影响吧。
在外打工是很艰难的,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来工作在城中心的我,也慢慢地来到了顺义郊区,而这十几年来买的书,尽管不下几百本,可是都在搬家的时候送人啦,因为搬家是很麻烦的。现在回想起来,在北京的十几年里,我几乎每年都会搬家一次,在十几次的搬家过程中,除了送人的书,也会因为其它原因丢一些书。记得刚来北京打工的时候,我买了一套《世界上下五千年》,那是一套非常不错的历史书,因为太喜欢那本书啦,所以我在认真地读了几遍以后,竟然一字不漏地全部用手机录了下来,至今音频仍然保存在我的电脑里。可是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竟然在搬家的时候,给弄丢了,为此,我曾经心疼了好长一阵时间。仔细想想,其实我真的不愿意将书送人,因为凡是我买的,基本上都是我喜欢的书,可是不送人又有什么办法呢?整日里忙碌的工作,为了生计四处搬家的漂泊,真的是很怀念在老家那一间父亲的书房。
每年过年的时候,我都会回到山东老家过年,那短暂地与亲人团聚的时间,我也会拿出一半时间,泡在父亲的书房里。尤其是父亲在2008年过世以后,我在书房里呆的时间更长啦,往往一呆就是一天,我一边翻着父亲留给我的书,一边怀念着父亲的音容笑貌,继而在心中,产生了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在北京,有一间自己的书房。
作为一名在京打工者,我也知道,很多北京人尚且在蜗居,很多大学生都是蚁族,我一个外地打工者要想有一间书房,那更是一个美丽的奢望。其实如果这么想,我觉得也对也不对,我对书房的看法是,不用太大,也不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只要有一个不需要经常搬家的廉租屋,或者一间十年内不拆迁的出租房,我的心愿就可以满足啦。
在那间屋子里,我可以安上几个书柜,在书柜上摆放上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再在书柜的旁边放一个写字台,上面安一台电脑。每当我下班回到住地的时候,我可以泡上一杯茶,从书柜上抽出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然后坐在写字台前,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书,那真是一个很惬意的感觉。实在是读书累了,我就把自己读书所得到的体会,在电脑上写出来,然后,在书房的床上美美地睡上一小觉,那样的日子,的确是一种神仙般的日子,尽管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且还很小,但是我无所谓,因为至少那是一个稳定的容身之所。
为了这个书房的梦想,我会努力地奋斗下去,至少从现在开始,我会保护好我的每一本书,不再把这些书籍送人,因为这些书籍就是我的梦想动力之源。当然,我也希望能够在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下,真正地实现常人眼里的书房之梦。如果我的书房梦想真实现了,那就再来一个更大一些的梦想吧,就是到时候,我会正式邀请习总书记到我的书房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