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推进立体停车场及开放企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停车

汽车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6-02-29 08:30:06
  建议:推进立体停车场及开放企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停车
 
  截至去年底,东莞汽车保有量为186.6万辆,今年年中将突破200万辆。随着东莞快速步入汽车时代,由此带来的“城市病”也日益突现,因为抢车位、乱停放等现象引起的纠纷或交通阻塞时有发生,停车问题成为城市“成长的烦恼”,亦是对政府社会治理效能的考验。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停车难”问题,他们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提高新建小区和商业设施的车位配比标准、逐步推进立体停车场以及开放企事业单位停车场错时停车等举措,来解决车位严重不足的现状。
 
  ■现状
 
  车辆剧增车位供给不足
 
  按照国际通行说法,100万辆以上的汽车保有量是一个城市进入汽车社会的标志。2011年7月1日东莞汽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是广东省第三个汽车保有量破百万的城市。以常住人口计算,东莞人均机动车保有量居全省第二,每月还以3万辆速度在递增。而东莞的停车位增加数量却远远低于汽车新增量,车位缺口大。有关数据显示,东莞2015年上半年车位新增量不到一万个。
 
  两会期间,南城街道代表团的建议,以及民革市委会、民盟市委会、民进市委会的提案都关注到“停车难”的问题。民革市委会在提案中还指出,东莞作为莞惠深经济走廊,对外交流频繁,外省、市来莞车辆数量较大。“保守估计,目前东莞市内的机动车数量应超过260万辆。”
 
  小区停车位配比较低
 
  记者调查发现,从空间分布来看,由于历史原因而欠账较多的大型商场、餐饮娱乐、行政办公等区域周边停车问题最为严重,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区也都是停车矛盾突出的地方。从时间而言,早高峰时间段在学校及农贸市场周边,中午和傍晚在餐饮、超市、居民区附近,停车难问题比较明显。
 
  记者在南城鸿福路及第一国际、莞城细村市场等地商圈走访发现,收费车场往往一位难求。位于第一国际商圈的汇成大厦因配套车位不足,有部分白领不惜提早一个多小时来到公司,只为争取到一个停车的位置。甚至连市行政中心广场的停车场都被附近写字楼白领“占领”,前来办事的市民常常一位难求。
 
  很多小区的停车位也严重不足。以居住人口较多的宏远社区为例,该地陆续开发建设6个项目,随着居民入住率提升,小区内停车位不够用,而小区周边道路上挤满了违停的车辆。
 
  “早期的小区、道路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观念滞后,对停车问题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严重不足,也未考虑停车问题,而现有的停车场也存有规划设计不合理的问题,造成了车位供给不足。”民革东莞市委会在提案中称,以市内几个小区为例:石竹新花园车位配比约1:0.2,中信新天地车位配比约1:0.4,光大景湖春晓车位配比约1:0.78,幸福公馆车位配比约1:0.75,恒大御景车位配比约1:0.58,平均车位配比约1:0.54,停车泊位缺口比例接近50%。
 
  违章停车现象影响市容
 
  由于停车场收费、贪路途方便等原因,在东莞的商圈和小区周边,经常可见车主随意停放车辆,进一步加重停车问题的“城市病”。比如,南城城市风景步行街的沃尔玛尽管有收费停车场,但依然有相当一部分车主选择把车违章停到周边主干路上,使这里的三车道变成了两车道。
 
  “更有甚者,原有的四车道变成了1.5车道,两车道变成单行道,造成交通拥堵,严重影响道路行驶,侵害广大出行人权利,影响消防安全;尤其乱停放至道路出口边,导致路口视线不清,路况不明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车辆横七竖八、杂乱无章违章停放的脏乱差现象,也影响市容市貌,与东莞文明城市形象大相径庭。” 民进市委会的提案强烈抨击。
 
  还有一种情况也不可忽视,东莞部分道路两边设有公共停车位以方便市民临时停车,但一些沿路的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搞起“圈地运动”,在商店门前的公共停车位上摆放路锥等杂物,将停车位占为己用,造成“有车没位停,有位没车停”的怪圈。
 
  家住景湖春晓的陈女士经常要去莞城的细村市场大采购,可附近几乎每一家商铺门口都用单车或者雪糕筒占着不让车辆停放,除非在该店购买商品。
 
  家住南城新天地的欧阳女士因为小区停车场车位不足,只能经常把车停在小区外的路边公共停车位,她和不少业主的车轮胎都有被刮破的经历。
 
  停车难的背后,是城市规划滞后于时代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以及车主素质不高等深层次的原因。
  ■建议
 
  A.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可错时开放
 
  两会期间,多名人大代表提出了挖掘存量资源的建议。
 
  早在多年前,国内不少城市就有机关单位开放停车场给居民使用的先例。比如北京、郑州、杭州等城市,不少企事业单位纷纷实行错时停车,在保证单位公车有地方停的情况下,腾出车位给周边居民停放。
 
  2015年,东莞市在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城市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中就专门增加了公共停车管理规范事项。其中,增加了“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配建的停车设施在非工作时间向社会公众提供停车服务。”但因为实施条件不足,随后又予以删除。
 
  市人大代表蔡国栋疑虑:如果将停车场全面放开,一是,如果节假日后市民不驶离,给本身单位工作人员停车造成麻烦;二是,单位本身的安保力量能否保证车辆的安全停放。市人大代表危兆宾提出,可以通过价格杠杆调节这些问题。
 
  不过,对于企事业单位闲时向公众开放车位,不少人大代表和部门公务人员却持肯定态度。
 
  南城街道代表团在《关于改善市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中提到,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一般都只在工作日的上班时间有车停放,非上班时间一般处于闲置状态。鼓励企事业单位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将内部停车场错时对外开放,开放时间可定为工作日18:00至次日7:00,节假日可全天开放,以解决周边部分市民在晚上和节假日停车的需求。
 
  市人大代表徐波说,公共停车场和老百姓关系很大,现在提政府要便民、为民服务,如果这点都做不到,还谈什么服务型政府。他认为,现在企事业单位都有保安和管理人员,停车场有条件开放。
 
  市人大代表吴女士认为,企事业单位可以按照市内商业区的停车收费标准来收费,但要事先制订好保安亭工作人员的值班时间、工资补贴问题,以及明晰停车场的权责问题,以便实际执行。
 
  市人大代表袁浩标称,不少社区也有空地可以封闭做停车场,可以部分满足周边的停车需求。以东城温塘为例,有证照的停车场只有一个,其他的经常因为无照收费被投诉。他后来了解到,社区要办理停车场牌照才能合法收费,但首先要成立一个物业公司,通过物业公司再去申请,很多社区因为没有资质只能作罢。
 
  B.规范路边停车做到有法可依
 
  开放企事业单位停车场一度纳入立法视野又被搁置,车位供给不足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解决?
 
  代表委员们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增加车位供给:一是增加路边停车位,规范停车;另一方面是引入民间资本投入,逐步推进多层多功能停车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设施等建设,以此增加车位数。
 
  市人大代表、东莞市质监局局长罗晓勤提出,可以借鉴深圳、广州的先进做法。比如深圳政府与相关公司开发了一个停车软件,市民下载后自行交费。道路两旁如遇非高峰期可以开放给市民停车,但交费设置了阶梯性,短时停车便宜、停的时间长收费贵,以引导市民不要久停;如果超时未交费,数字城管监测到就可以开罚。这样一来,既能规范停车,又能在非高峰期把公共资源利用起来。
 
  民进东莞市委会也建议路边停车合法化,做到有法可依。政府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管理权限,实现资源多重利用,划出临时停车位,分时段引导车辆有秩序停车,如:上下班高峰期不允许停车,夜间7﹕00至次日7﹕00允许停车,其余时间停车视为违规;明确规定市区干道双黄线不允许停车,单黄线为短时段停车,如有专人看管,就应计时收费,红色线为不允许停车等措施,最大限度增加停车位数量,杜绝乱停乱放而影响市容市貌现象,提升城市品质。
 
  C.引入社会资本修建立体停车场
 
  开发增量的建议还包括建立立体停车场。据了解,东莞市现行的住宅小区车位配比标准为每100㎡(建筑面积):0.65(车位数),商业设施的车位配比标准为每100㎡:0.5—0.8。南城街道代表团认为,这套标准已不能满足现时的停车需求,建议有关部门提高新建小区、商业设施的车位配比标准,增加车位供应,从源头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南城街道代表团还提议对停车场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停车位数量。室内停车场只要满足3.65米净高要求,就可以建设二层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改造完成后就可以成倍提高停车位数量。建议对一些具备改造条件和潜力的停车场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成两层甚至多层式机械化立体停车场。
 
  民盟市委会调研发现,传统的停车方式停放60辆车需要占用面积1980平方米,而立体停车设备只需要占用停车场1/2~1/25之间不等的面积,并且一个泊位只占有1平方米左右的面积,60辆车只需要占有70平方米的空间结构,不仅减少了使用的面积还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民盟市委会建议,可采取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对现有公共停车设施进行立体化改造,将平面停车场改造为立体停车场,鼓励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及个人利用自有土地、地上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允许对外开放并取得相应收益。
 
  如何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停车位的热情?民革东莞市委会在《关于引入民间资本建设多层式公共停车场的建议》中提出,在东莞建设一栋有数百个车位的多层式停车场需要投入上亿元资金,而按现行收费标准,建设投资要数十年才能收回,这就导致了许多开发商不愿投资。
 
  该提案建议能否适当提高停车服务收费标准,保障民间资本投资回报。如借鉴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的经验,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停车场,分别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并适当提高停车服务收费最低标准。(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