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应把治理渣土纳入区域生态建设和城市建设管理统筹考虑

国内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5-12-25 10:27:24
  网民:应把治理渣土纳入区域生态建设和城市建设管理统筹考虑
 
  深圳光明新区柳溪工业园近日发生严重山泥倾泻,堆高逾百米的“渣土山”瞬间崩塌,大量泥沙如海啸般把至少三十三座住宅和厂房“淹没”,灾区现场面积逾万平方米被渣土覆盖,许多人被困。据新华社报道,当地群众反映,从2012年下半年起,就有车进出受纳场,倾倒建筑垃圾和泥土。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原院长彭伟平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从披露的信息看,不断堆高的余泥渣土形成一个不稳定体,从航拍图片看,像“溃坝”一样,泥沙土什么东西都合在一起。

  国土资源部官方微博通报称,广东省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事发后在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初步查明深圳光明新区垮塌体为人工堆土,原有山体没有滑动。”

  不少网民称,当前,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渣土等建筑垃圾大量增加,为此,应当把治理渣土纳入区域生态建设和城市建设管理统筹考虑,消除隐患。

  监管缺位难辞其咎

  网民“岑逸飞”说,渣土堆高至百米,终于崩塌,怎会无任何部门发出预警?

  网民“王学义”说,“人工堆出来的山,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不塌方才怪。”这种连普通居民都懂的道理,何以不能引起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报道中有人提及,每趟渣土车会被收取250元。市场经济下,收费或许讲得通,但只收费不管理,是如何过监管部门这一关的?

  还有网民说,剩余泥渣土无处安放不光是深圳的困扰。很多城市渣土的产生速度远大于处理速度,一个个“渣土山”像一块块“烂疮”长于路边、田野、山坡,那些“不良地质体”也可能悄然吞噬人们的生命。

  非法倾倒渣土当治

  网民“何勇海”说,深圳这起事故为全国敲响警钟:“监管滑坡”比渣土滑坡更可怕。不仅要治理非法倾倒渣土,还必须定期检查“渣土山”堆积情况,必须督促受纳单位定期消化堆积的余泥渣土,消除滑坡、泥石流等隐患。

  网民“樱子123”认为,事故系渣土引发,而渣土的产量随城市建设提速必然与日俱增,如果对渣土只是简单地倾倒、填埋或者堆土,这样的处置不仅无法赶上渣土大量产生的速度,也可能埋下污染甚至安全等隐患。在城市化如火如荼的当下,善处渣土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网民“木须虫”说,治理城市渣土应当纳入区域生态建设和城市建设统筹考虑。其一,应改变城市建设理念,不要无休止地大拆大建,从源头上减少渣土的产生;其二,应把渣土处理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如废弃的矿山整治、垃圾场整治等,变害为利;其三,应建立完善受纳场建设规范,如同垃圾填埋场一样,严谨选址、精细施工和严格监管,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记者 陈伟)(来源: 经济参考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