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东莞援疆干部的努力工作及推动下,图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记者 杨泽彬 摄
2011年始,全国新一轮援疆大幕正式开启,广东对口支援喀什地区“两县一师”,即疏附县、伽师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其中,第三师由东莞市对口援助。鉴于喀什的特殊地理位置,第三师担当着屯垦建城戍边重任,进而意味着东莞的援疆工作任重道远。
三年过去,师市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2013年师市国民生产总值84亿元,是2010年的2.21倍;201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万元,是2010年的1.71倍;图市、团场城镇化率,也从2010年的36.5%提升到2013年的61%……
在本报记者前往喀什地区进行为期一周的采访中,师市干部和各族群众无不对东莞援疆干部竖起大拇指,对东莞的支援表示深深的谢意。
从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师市进入了经济社会快发展、民生大改善、维稳实力不断提升夯实的一个新阶段。在广东省东莞市对口援助下,师市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中央和自治区、兵团、师市党委的高度评价。中央领导对对口援疆工作的评价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评价“广东援疆100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在2013年兵团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现场会上评价“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三年来,对于第一批支援师市的28名东莞干部而言,在疆的日子是艰苦的,但又是幸福的。除克服地域与气候的不适外,还得克服治安环境不明朗及生活孤单等困难,1000多个日夜的艰辛付出,想实招,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用汗水和智慧,铸就边疆繁荣昌盛的绿洲。经过3年锤炼,他们坚韧不拔,阅历和视野得到极大提升,师市的历练也给他们的人生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书记、师政委姜晓龙:
援疆干部永远是我们远方的亲人、朋友和战友
“援疆干部永远都是我们远方的亲人、朋友和战友。”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书记、师政委姜晓龙高度称赞。
姜晓龙说,援疆工作使得师市取得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广东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和全体援疆干部本着广东人大气谋事、精细做事,尤其是不留遗憾、不留败笔、不留骂名“三个不留”的精神品格的支撑,把师市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师市各族职工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舍弃在广东省优厚的生活工作环境,远离深爱着的家人和亲人,到师市来援建。
“3年来,援疆干部天天、月月、年年地和当地的职工群众工作生活、反恐维稳,把人生最美好的三年献给了新疆、兵团、师市事业的发展。”姜晓龙通过本报向所有援疆干部表示,“师市的广大干部职工永远感谢你们。”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建设环保局副局长汤赛男:
东莞干部务实求真的精神让我们深受启发
汤赛男是一名“老援疆人”,自上世纪90年代大学毕业后,便从湖南到了新疆工作。
对于援疆干部的印象,汤赛男坦言因为工作,常常与东莞援疆干部接触。“他们走访调研十分谦虚,并认真听取我们当地干部的意见。”汤赛男感触较深的,是东莞援疆干部没有休息概念,基本都是“5 2”的工作状态,电话更是时刻开机。
另外,汤赛男十分赞赏东莞援疆干部的务实求真精神。她援引了这样一个例子:45团原有一个大大的盐碱崆,多年来被当作垃圾场使用,东莞援疆的规划建设专家经过调研后提出,可以清空垃圾开挖成淡水湖,最后建设了现在景色宜人的南湖公园。“事实证明,东莞干部务实求真的精神,为我们带来了很多耳目一新的举措,深受启发。”
东莞援疆干部、图木舒克市副市长谢卫东:
愿继续留在图市工作为当地百姓干实事
“图木舒克市自对口支援以来,各方面都逐步走上正轨,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谢卫东坦言,当初接到组织交付的援疆任务时,他事实上有点“不情愿”。
谢卫东表示,来后经过走访调研,他首先认为城市规划必须有所改变。“我负责重大项目,当看到之前的小区转热房单独建设时,认为有碍景观,后来力推统一将转热房建在小区内或地下层,效果明显有改观。”另外,当看到图市中学风雨活动室即将成为“烂尾楼”时,谢卫东力推东莞市政府追加1000多万支援资金,从而使得该工程顺利完工。
“经历援疆这几年,我看到了建市仅有9年的图市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规划有序,道路平整,经济持续增长……我越来越喜欢这里了!”谢卫东说,看到图市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贡献,越来越呈现出活力,并且能切切实实为当地百姓干实事,很是享受这种成就感。“如果可以继续留在图市工作,我是很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