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 “国字号”服务惠市民

万象   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时报  责任编辑:天下  2013-12-31 08:48:08

  东莞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广东唯一、全国首批

  11月6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会议在上海浦东召开,副市长喻丽君代表东莞市委市政府接受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牌匾。这意味着,经过近三年时间的艰苦努力,东莞成功创建成为广东省唯一、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国单打冠军”。

  截至目前,东莞已建成公共图书馆(室)641个、公共电子阅览室588个,博物馆31座,文化广场769个等。基本建成了国内一流的、较为完善的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公共文化 “国字号”服务惠市民

小朋友在图书馆举办的读书节上看书。记者 陈帆摄

  讯 在东莞,几乎每个周末的晚上都有各种演出。在文化广场、在社区礼堂、在学校、在工厂企业……一场演出带给市民带去无限的欢乐,同时也让他们心中播下了一颗文化的种子。

  今年,东莞成功创建广东省唯一、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正是通过像千场演出进基层这样一项项的文化惠民项目,东莞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将产业特色与文化传统融合,构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场规模不大的演出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文化建设的诚意与信心。

  搭建起市民同乐的舞台

  以往,作为一名演出节目编导,黎琼秋负责莞城文化周末演出时,她工作的地点更多是剧场。而过去的一年,作为千场演出的导演之一,几乎每个周末,她都在各个镇街度过,从社区文化广场到企业工厂,大风天、暴雨天,她经历了太多特殊的演出情况。

  黎琼秋之所以参与到文化惠民千场文艺演出进基层的活动中,主要是因为演出形式的改变。2013年的千场演出改由政府采购,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的200场演出,“引进竞争机制,是为了进一步保证演出高品质高质量。” 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志伟说。

  因此,黎琼秋所在的文化传播公司承接了部分演出的任务,而她也更切身地感受到文化惠民工作的意义。

  从2011年东莞开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起,每年开展“百场培训、千场演出、万场电影”活动就是重点工作之一。作为一项与市民,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最为贴近的文化服务工作,千场演出活动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均衡分布,也进一步促进了全市文化氛围的形成。千场演出甚至带动了一批基层文艺工作者,走上更高的舞台。

  过去的一年,因为引入了社会力量,也使得千场演出的舞台呈现形式更为丰富。黎琼秋所在的文化公司就将“草根选秀”的概念植入进了千场演出之中,这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参与热情,新的演出形式并定名为“莞艺红人堂”。

  作为“莞艺红人堂”的项目负责人,黎琼秋告诉记者,“才艺”并不是评定的唯一标准,选手们无须用它来证明什么,而是要快乐地享受它创造它。“在‘莞艺红人堂’的每场赛事里,观众是热爱生活的人,而台上是乐于表达生活的人,这并不是一场紧张的赛事,而是将快乐传递全城的一件幸福事。”黎琼秋说。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