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爱的莞城传统老字号”评选活动至月底结束
自10月15日“我最喜爱的莞城传统老字号”评选活动网络投票启动以来,已吸引五万多市民进行在线投票。今日(10月21日),记者走访了几家颇有特色的“莞城传统老字号”,感受莞城特色文化的魅力。
据悉,本次评选活动通过挖掘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者服务,具有莞城特色和鲜明东莞地域文化特征的商户,经过评委会的层层筛选,最终推荐77家老字号入围“我最喜爱的莞城传统老字号”网络投票环节,活动将于10月31日结束。
欲投票的市民可登录文化莞城网网站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wenhuaguancheng进行投票,其中,投票内容包括餐饮类、技艺加工类、服务类。主办方介绍,随着评选活动的开展,传统老字号商户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商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也随之增多,取得一定的社会宣传和推广效果。
莞城街道党委委员李航旭表示,本次评选活动,为这些莞城传统老字号之间建立起沟通、联络渠道,同时,将加强对传统老字号的保护,这些工商登记超过20年的老字号,不仅有一定的品牌辨识度,而且有价值,值得推广,其品质和信誉都有保证,颇受东莞市民青睐。他还表示,由于本次评选活动是首次举办,目前入选名录中包含了70多年历史的老店铺,但这只是初步摸底结果,还需进一步深入挖掘莞城众多的传统老字号。
据悉,为提升莞城传统老字号的活力及知名度,主办方特意组织走访了几家莞城传统老字号,实地感受这些传统老字号在文化传承方面所做的努力。
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王浩均是拥有70多年历史的王藻记花灯的接班人,他做纸扎灯笼已经20多年了,他的父亲王藻老人已经88岁高龄,还依然时不时给他 “打下手”。王浩均表示,王屋街以前就有五家这样的店,目前还剩下三家,他们家以前从1978年搬迁到该地,最早是在振华路。这门传统技艺如今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压力。据他介绍,下一辈中目前没有人学这门手艺,一方面是没有兴趣,二来也是工艺比较繁琐,全靠手工,也赚不了什么钱,因此年轻人都不愿意学。
据悉,他所制作的这些长寿灯、苏灯、金求灯等不同灯种,颇受东莞市民的欢迎。从年后开始,他们便要准备材料,每年至少要制作一千多个灯笼,稍微大盏的长寿灯,售价也就三百块左右,却需要两三天才能制作完成,耗时甚多。
随后,记者来到在东莞人心中拥有特殊记忆的“东方红照相馆”,记者见到了老板张叶仁。据介绍,这家照相馆1956年开张, 1967年他开始在这里工作,直到2002年照相馆转为私营,他将其承包了下来。据介绍,以前莞城只有两家照相馆,如今,新式照相馆林立,这些老照相馆的经营也愈发艰难,以前旧的摄影设备已淘汰,仍有不少老客人过来寻找老照片,由于客人很多,老照片几乎都没有保存,很多旧日的相片和记忆都找不回来了。面对这家照相馆的凋零,张叶仁表示,以前的照相馆都是靠专业手艺吃饭,现在经营竞争压力太大了,已经没有多少盈利。尽管如此,这家照相馆依然静静地在街口,展示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在兴塘社区,一家名为鑫馨餐厅,也是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老板张仲均表示,该店从19 90年开业,最初是在新华大厦旁边,2001年开始搬迁到这里。每天,他家店铺至少出品1200多个煲仔饭,平均一个煲仔饭七八分钟便可以出炉,客人以东莞本地人占大都数。张仲均表示,做饮食行业,口碑最重要,只有好的出品才能吸引到他们,唯有用心经营,将食品安全卫生放在第一位,自然就可以将生意做到最好。目前,该店只经营早市和午市,店里请了十来个人一起做,在八达路也开设了一家分店,生意同样火爆。可见,一门传统技艺或者服务,几十年来他们都是靠用心去做,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品牌价值,得到市民的青睐和认可。(来源:东莞阳光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