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华路目前处于拆迁、更新的停滞阶段,十分尴尬。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逐步推进和加快,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和城市建设所需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东莞亦是如此,从2010年开始,全市全面启动“三旧改造”工程,一批旧楼旧厂房被推倒或进行改造。在推进期间,因补偿标准过低或业主不满等事件时常发生。如始于20 0 9年的莞城振华路区域拆迁工作因居民嫌补偿标准过低,拒绝拆迁,截至目前仍处于暂缓状态。
1市政府将印发“三旧改造”完善文件通知
其实,早在2009年底,东莞市政府就向各镇街和市直单位印发了《东莞市“三旧”改造实施细则(试行)》的红头文件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为了推动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实施“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今年4月底,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三旧”办)举行第1次联络人会议,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关于建立健全常态化机制加快推进“三旧”改造的若干意见(送审稿)》,并于8月份报送市政府审议,10月9日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目前市府办已准备印发。为了能够高效率执行,市三旧改造办还会同市财政、规划、住建、房管等部门举办了专门的业务培训。
“三旧”办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第二批“工改工”试点筛选工作已在开展。经过镇街申报、两轮部门审查和汇总分析,他们已初步选取了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等4宗项目为第二批“工改工”试点正式项目,东莞侨安科技园等20宗项目为预备项目。此外,市“三旧”办会同有关镇街对东城黄旗山南片区、万江龙湾片区、麻涌滨江区、樟木头樟洋片区和茶山东岳珀乐片区等5个大型改造片区(共约1.7万亩)开展前期调查和摸底,为连片组团式改造试点做好前期研究和实施准备,目前对《东莞市连片组团式改造试点工作方案(讨论稿)》进行审议。
2 75宗“三旧改造”项目获省级审批面积全省第一
虽在2010年前就已有三旧改造项目启动,但全市全面启动要从2010年开始算起。
市“三旧”办表示,从2010年至今,东莞共审查通过改造方案527宗,总面积42902.4亩。其中,未落实项目、先行完善手续的改造方案155宗,面积13562.8亩;落实项目的改造方案372宗,面积29339.6亩,预计总投资额为1291.02亿元,将为城市提供交通设施用地(道路、广场、停车场)、公共绿地、教育文体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公益性用地共约5513.7亩,约占总改造面积的1/5.
“我市审查通过的372宗改造方案中,195宗需上报省审批,目前已上报130宗,已批准75宗,面积6923.1亩,获批宗数和面积排名全省第一。”市“三旧”办工作人员表示,已落实的372宗改造地块中,185宗正在开展拆迁补偿安置工作,42宗已完成供地,总面积2744亩,33宗开始工程建设,累计合共投入资金约124亿元。
三年以来,“三旧”改造共产生土地出让金和土地税费约53.41亿元,镇、村两级取得的分成和返还共约50 .98亿元,占95.5%,其中,镇46.29亿元,村4 .69亿元。其中,第一批5宗试点项目,万江万鹰水泥厂地块正在施工建设,东坑三甲工业城一期地块完成了网上挂牌出让,虎门南栅社区良美厂地块正在办理建设前期手续,东城东物汽车产业综合物流服务项目已报省待批,塘厦128工业区地块正在招商引资,镇政府已和深圳多家园区运营企业洽谈。
3完善常态化机制配套措施推动组团式连片改造
对于市“三旧”办下一步工作计划,市“三旧”办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完善常态化机制配套措施。《关于建立健全常态化机制加快推进“三旧”改造的意见》下发后,需逐步完善机构设置、规划管控、土地管理、计划管理、纳税指引、项目监管、社会参与、并联审批、项目监管等8方面的配套措施,搭建起完善的常态化制度体系,支持“三旧”改造长期化、有序推进。
在推动模式上,市“三旧”办表示将推动组团式连片改造试点。目前初步选定东城黄旗南片区、万江龙湾片区、麻涌大盛南洲片区、茶山东岳-珀乐片区、樟木头樟洋片区等5个大型片区都将开展连片组团式改造,在创新模式、土地整合、规划调整、功能修复、指标撬动等方面实施专项政策,打造连片改造的示范性项目。市“三旧”办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在年底前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管理办法,明确申报条件,并开展下年度计划申报。此外,市“三旧”办将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细化土地权属调查、改造方案编报、报省审批、规划调整、建设手续并联审批等各环节操作细则,逐步开展各个流程的业务培训。
拆迁样本
莞城振华路拆迁业主嫌补偿标准过低被迫停止
振华路是东莞莞城的著名老街之一,向北可直通大西路、洲面坊,向南可达莞城大桥、西城楼,周边还有旨亭街、王屋街、马齿巷、阮涌路、平定里、平乐坊等老街巷。
振华路上有许多骑楼,上面住人,下面经营商铺,时至今日依然有些特色商铺在经营。作为东莞旧城区核心,这条曾经是东莞最繁华的商业街,成为了莞城老街的代名词,留给莞人许多美好的记忆。
2009年,莞城振华路被纳入政府三旧改造拆迁范围。
很快,拆迁工作受到了阻碍。居民嫌政府补偿标准过低,拒绝拆迁。
随后,政府虽一直在不间断地和户主谈判,但始终未能完成整体拆迁工作。
当年,南都记者也对莞城区振华路拆迁问题进行过系列报道。直到2010年4月份,很多业主再次到市政府人民来访接待室。时任副市长、如今的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梁国英接待了上访业主,在现场听取完事情经过之后,梁国英现场表示,在拆迁补偿方案未达成共识前,暂缓拆迁;莞城要尽快制定出补偿方案,尊重业主意见并进行讨论;在此期间,必须保证振华路正常的保洁和照明。
至此,莞城振华路的拆迁工作正式暂停。
三年时间过去了,目前的振华路依然处于当时的情形,许多房屋经过拆除后破壁残垣,没有搬走的市民继续在老街上忙碌着自己的生意。
至于何时才能完成拆迁,或者恢复原貌,目前还没有消息。
开发商谈
开发商抱怨:旧改过程中政策“玻璃门”多
与其他城市一样,东莞目前三旧改造项目已从原来的“工改工”转向工改商多种环节。一名不愿具名的开发商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东莞三旧改造项目虽有市政府层面下发的红头文件通知,但在执行起来也是十分繁杂。
“程序多,政策玻璃门也比较多。”该开发商表示,出台的政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弹性,有些项目按照政策申报似乎没有太多的障碍,但在报批报建执行环节中,很多又被退回来。“似乎每个环节都有隐形的东西存在,退回来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该开发商透露,在和权利人谈拆赔环节,虽政府有着指导价格,但往往制定的标准与市场有些脱轨,谈判起来很困难,权利人很少能够接受。
目前,虽政府已慢慢退出了主导地位,更多是企业和所在镇村之间直接协商,但这种模式操作起来依然比较困难。该开发商希望,东莞三旧部门也能学习国内外在城市更新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城市,将关于推动城市更新的办法、通知等文件进行升级,具备一定的效力。“如果三旧改造工作做不好,也将意味着未来这个城市的发展进程会缓慢。”该开发商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