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讯 “这枚小铜镜,重109克,直径8.9厘米,厚度约0.3厘米,距今已有4000年了。”在虎门镇海战博物馆,记者看到了这枚目前最古老的铜镜实物,“这是1976年,在青海省贵南尕马台齐家文化25号墓葬中发掘出来的。
记者看到,这枚镜子为圆形,钮已残损,背面纹饰系浇铸而成,钮外饰凸弦纹一周,边缘圈内以三角纹折转成七角星图案,镜的边缘有两个小孔,两孔之间有一道细沟。
南阳王府山文物管理处崔鉴平主任告诉记者,因技术的原因,那个时候的青铜镜还不可能照清人面的细部形象,应属巫师借日光所用的法器。
可以说,商代之前,人们日常生活中是没有镜子使用的,直到商代晚期西周早期青铜铸造的鼎盛时期,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镜子,而铜镜的初级阶段,人们注重的是实用,还没有用复杂且美丽的图案来装点镜子。
“青铜镜,是古代达官贵人用以梳妆饰容的生活用具,也是中国青铜器中自成体系、艺术价值极高的工艺美术品。”崔鉴平说,展览共展出了80多枚镜子,从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起始,一直到清代,所有时期的铜镜都能看到,包罗了人物镜、花鸟镜、神兽镜、花纹镜、故事镜等多种纹饰,展示了一部青铜镜发展繁荣史。
记者了解到,这场名为“镜鉴春秋”的中国古代镜鉴展览将在虎门镇海战博物馆展出近3个月,展期持续至明年3月15日,期间,市民均可免费前往看个究竟。(记者刘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