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松山湖大道上的大坑已经被沥青填补 本报记者 杨泽彬摄
东莞时间网讯 昨日,本报报道了八一路转松山湖大道往松山湖方向的路上,一个深0.4米、宽0.6米、长约1米的大坑,连续三四天导致多辆车在此“中招”爆胎。
昨日,记者再次来到事发处,发现大坑已经被填补,车辆可以正常通行,但是,该路段正在施工,车流量很大,路况较差,路上依旧坑坑洼洼。
大坑已填 但路况依旧较差
昨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了市中医院前的松山湖大道,发现几天前多次导致车辆爆胎的大坑已经用沥青填上,车辆已经可以正常通过。此外,该路段的中间还有多处修补的痕迹,尚未完全凝固的水泥前竖立着黄色的围栏,提醒车辆绕行。
但是,该路段正在施工,道路狭窄,路况很差。记者到现场时,该路段车流量很大,通行也很缓慢,道路上的小坑到处可见。
记者采访市城管局得知,该路段施工中的工程为松山湖大道救助站路口交通整治工程,目的为缓解松山湖大道部分路段拥堵情况,预计2014年底完工。
市城管局称,本报报道后,该局工作人员立刻到现场查看,并在晚上车流量较小时,对大坑进行了紧急修补,目前车辆已经可以正常通行。
施工期间道路养护责任不清
不过,对于记者反映该路段道路坑坑洼洼的问题,市城管局称,松山湖大道救助站路口整治工程施工期间,该路段已暂时移交市城建工程管理局,施工期间的道路养护也应该由市城建局负责。“出于对车主安全考虑,我们紧急修补了导致车辆爆胎的大坑,但进一步的养护,需要市城建局负责。”
于是,记者又采访了市城建局,该局相关负责人一开始称,施工工地以内的道路养护,确实由城建局负责,但工地范围以外的道路养护,“并不是完全由我们负责。”
记者询问市城建局负责的具体范围,该负责人表示因为未到现场,不能完全确定。记者转述了市城管局的意见,该负责人迟疑之后说,“那你就说是归我们管吧。”
该负责人同时解释,该路段处在施工期,导致可以行车的道路变窄,车流量增大,“松山湖大道又经常有重型车经过,所以这段路路况比较差。”对施工造成的道路破坏,城建局不断在进行修补,但前几日的大雨,导致一些填料被浸泡,并被来往车辆带走,所以出现了大坑。“我们会继续对该路段进行修补,确保本周前基本修补完毕。”
【记者手记】
40厘米深的坑,解决起来是个再小不过的问题,却连续三四天造成车辆爆胎。车主“中招”后,也只能无奈地等着拖车快点到来。小问题,危害却不小。这样的小问题,也考验着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只有明晰权责,不互相推诿,才能第一时间为市民解决道路安全问题。记者 蒋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