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广东粤曲私伙局大赛收官 东莞获2金1银1铜

万象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责任编辑:天下  2013-12-20 08:41:20

东莞时间网讯 近日,“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第二届广东省粤曲私伙局大赛总决赛在番禺举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最新公布了评奖结果。在总决赛中,东莞参赛队伍表现出色,从全省48支乐曲私伙局强队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2金1银1铜的好成绩,并获“最佳伴奏乐队奖”、“最佳演唱奖”两个奖项。

高手云集 48强队同台竞技

闯入决赛的48支队伍既有来自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珠三角地区的,也有来自韶关、清远、茂名、云浮、阳江、湛江等粤东西北地区的。经过三场角逐,参赛队伍各施所长,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一较高下。经组委会认真评审,大赛评出总决赛金奖12个、银奖15个、铜奖21个,最佳乐队伴奏奖10个、最佳演唱奖10人。来自我市的东坑镇商会曲艺团、道滘镇济川曲艺社表现突出,获得活动组委会高度赞扬,分别凭借作品子喉独唱《打神》和粤曲独唱《柴房自叹》夺得金奖,市戏曲家协会南城分会凭借作品粤曲独唱《宝莲灯之二堂放子》夺得银奖,市戏曲家协会石排分会凭借作品粤曲表演唱《荔枝颂》夺得铜奖,道滘镇济川曲艺社获得最佳伴奏乐队奖,东坑镇商会曲艺团的谢敏如获得最佳演唱奖,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获得优秀组织奖。

据了解,此次大赛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广州市委宣传部,番禺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是全省组织开展“开心广场百姓舞台”——全省群众性文化系列活动之一,自8月份开始以来,先后组织了初赛、选拔推荐等环节,有效带动了群众粤曲活动的开展。

多管齐下 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我市是粤剧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著名的“粤剧之乡”,群众基础深厚,特别是对于许多土生土长的东莞人来说,粤剧寄托着他们的风俗习惯、乡音乡情。目前我市共有业余粤剧团、曲艺社、私伙局299家,数量之多,于全省名列前茅。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2004年,我市设立了粤剧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业余粤剧团、曲艺社、私伙局的发展壮大和粤剧精品的创作。自2005年以来,由“粤剧发展专项资金”共对我市业余粤剧团、曲艺社、私伙局进行了累计437.8万元的资金扶持和奖励。2006年,东莞粤剧发展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负责粤剧艺术的创作研究、培训教育、交流活动等,常年为各镇(街)提供业务辅导,并邀请省专家下乡辅导。同年,我市还创立了“粤韵金声”、“粤剧黄金周”、“香飘四季杯粤曲邀请赛”三个粤剧品牌活动,各镇(街)的业余粤剧团、曲艺社、私伙局踊跃参与表演,有效推动了东莞粤曲事业的发展。经多管齐下,我市粤剧艺术涌现出累累硕果,创编了一大批优秀的粤剧艺术剧目,道滘镇分别被文化部和中国曲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曲艺之乡”,麻涌镇新基被命名为“广东粤剧艺术之乡”,长安镇被授予“广东省粤剧之乡”、中堂镇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链接

“私伙局”的由来

私伙局是民间业余粤曲迷自备乐器、自发组成的曲艺乐社,在岭南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私伙局可分为“家庭私伙局”和“众人私伙局”。“家庭私伙局”可追溯到300年前。据史料载,番禺著名诗人和琵琶演奏家王隼(公元1644-1700年),就和妾侍、女儿和女婿四人组成一个有弹有唱、典型的“家庭私伙局”。一大班人拿着私人的乐器到私人住宅演奏或演唱称为“开局”。清代一些富有大户人家,常邀请一些民间艺人到府内厅堂唱曲,好客的主人在门口挂一灯笼,表示欢迎邻里和乡亲前来听曲。若取下灯笼则表示已满座或唱局已完,这种唱局称为“灯笼局”。若一伙人自娱自乐“开局”,不欢迎外人听赏的,为区别于“灯笼局”就称为“私伙局”。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